1.读“延安各月气温和降水分配图及降水量年际变化图”,完成要求.(1)延安市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月;最

延安7月气温查询_延安七月份天气

延安隶属于陕西省。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寝:黄帝陵所在地,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西安以北371公里。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全市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

扩展资料

延安的地形地貌:

延安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延安地貌以黄土高原、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

北部的白于山海拔1600~1800米,最高点在吴旗县五谷城乡的白于山顶,海拔1809.8米;最低点在宜川县集义乡猴儿川,海拔388.8米,相对高差1421米。北部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占全区总面积72%;南部以黄土塬沟壑为主,占总面积19%。

延安市人民-自然状况

百度百科-延安

读“延安各月气温和降水分配图及降水量年际变化图”,完成要求.(1)延安市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月;最

年平均最低气温-10℃。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6.1℃。

甘泉县属高原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湿润,冬寒少雨,夏短冬长。

春季 受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形成气温湿凉干燥并回升,平均每天回升0.21℃。气温日较差大,易出现寒潮、霜冻、大风等天气,常有春旱。从4月6日~7月20日,约106天,平均温度10~20℃。

夏季 气温高,降水多,多雷阵雨,伴有冰雹。受冷空气活动和地形影响,雨量分布不均,亦有伏旱。日照7小时以上,夜温和,午短时暑热,偶有奇热。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8℃(14年6月16日出现)。年平均气温20.8℃;旬平均气温22.6℃,从7月21日~8月5日,约16天(候温分季法)。

秋季 凉爽、湿润,阴雨多,降温快,初秋平均日降温值为夏末4倍。晚秋天气晴朗,少数年有秋旱。从8月6日~10月10日,约66天,平均温度8.4℃。

冬季 在蒙古冷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日照百分率58,天气晴朗。季平均气温为-5.0℃,年际变化大,平均变幅为1。年平均最低气温-10℃。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6.1℃(年12月18日出现)。从每年10月11日至次年4月5日,平均177天。

甘泉县属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地处陕西省延安市中部,为半湿润内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2284.7平方公里,全县耕地总面积60.9万亩,林草覆盖率达78.4%,其中森林覆盖率为50.5%。

甘泉因城西南5公里处神林山麓有泉水而得名,素称“美水之乡”。西周即有史载,秦置雕阴县,北魏初置临真县,唐武德元年置伏陆县,天宝元年改甘泉县。名胜古迹有秦直道遗址、隋炀帝赐名的“美水泉”、唐代建筑白鹿寺、千年银杏树、宋代古墓群等。

位于延安地区中部。地处东经108°45'34″~109°33'46″,北纬36°6'57″~36°37'33″。东邻延安市,西接志丹县,北连安塞县,南毗富县。县城向南经铜川市至省会西安市333公里,北距延安市40公里。县域东南至西北长约80公里,东北至西南宽约50公里。

地貌

甘泉属陕北黄土高原低山丘陵沟壑区,地貌特征东南~西北长,东北~西南窄,洛河由西北向东南纵贯甘泉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950~1625米。西部墩梁是甘泉县最高点,海拔1625米,南部兰家川河床为最低点,海拔950米。洛河谷地比较平坦,川面宽500~1000米,约占甘泉县总面积的10%。其余广大区域,黄土梁峁丘陵沟壑交错分布,相对高差在200米以下。

气候

甘泉县属高原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湿润,冬寒少雨,夏短冬长。年平均气温8.6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78.7 小时, 平均日照6.8 小时,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无霜期148天,年降雨量126.3 毫米。

甘泉县过境河容水总量3.142亿立米,自产水6.122万立米。地表水径流总量0.6129亿立方米,占总降水量4.7%;浅层地下水总量0.391亿立米,占总降水量的2.3%。通过土壤、植物、水面等途径蒸发,平均蒸发深度523毫米,蒸腾水量11.99亿立方米,占总降水量的92.9%。甘泉水总量6083万立米,其中沟道常流径流0.6129亿立米,人均占有水量1.174立米,亩均占有水量198立米。水蕴藏量大,洛河按50%保证率25立方米/秒,以流量计算,可开发量1377瓦。

植物

甘泉县植物丰富,面积广阔,种类繁多,有森林1742800亩,覆盖率达50.61%;草1007298亩,共71科365种;农作物种植465524.73亩。甘泉是地带性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的北部落叶栎叶林区地带,甘泉县乔木、灌木林覆盖率50.69%。森林以幼年杂木林为主。林龄结构中,次生林约占五分之四。活木蓄积总量为425.31立方米,年粗长率5.3%,粗长量225000立方米。净生长率2.15%,净生长量91000立方米。

动物

鱼类有鲤鱼、草鱼、红鱼、青鱼、鳙鱼。两栖动物种类较多,多属无尾目的蟾蜍科和蛙科。主要有蟾蜍、青蛙。爬行动物有鳖、壁虎、眼镜蛇、蝮蛇、竹叶青、偶有银环蛇、赤练蛇。

鸟类有鸭、鹅、老鹰、鸡、野鸡、山鸡、鸽、斑鸠、杜鹃、雀鹰、猫头鹰、鸱鸺、戴胜、啄木鸟、燕、喜鹊、灰喜鹊、乌鸦、大咀乌鸦、寒鸦、百灵、黄鹂、柳莺、山雀、麻雀、朱雀、鹚怪子、黄告、鸽虎、憨半痴、画眉、鹦鹉、八哥。

兽类有鼹鼠、蝙蝠、鼠兔、紫貂、鼷鼠、松鼠、金花鼠、田鼠、大仓鼠、狼、狐、豺、狼狗、狮子狗、黄鼬、青鼬、狗獾、水獭、豹猫、猫、金钱豹、马、骡、驴、牛、猪、山羊、绵羊、野猪。

人口

境内人口高峰期为明代天顺、嘉靖、隆庆年间,甘泉县约2530户,27071人。清同治二年(1863),先因兵荒,继以疾疫和野狼伤人,逃亡者过半。至宣统元年(1909),甘泉有1280户,3740人。

民国年间,外省籍难民流入甘泉,榆林地区灾民也相继移人甘泉县。历代甘泉因战事、灾害、兵燹频繁,人口发展起落不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人口总量逐年增加。1949年,甘泉县人口17867人,19年,达到54104人,1989年,为64684人,比1949年增长3.6倍,平均每年净增1170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甘泉县总人口76705人。2011年,甘泉县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以内。

甘泉县境内的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满族、土家族。

经济

农业

甘泉县粮食种植历来以晚秋作物(谷、糜、玉米、豆类、高粱、荞麦等)为主。1949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8.86万亩,亩产20.5公斤,总产193.3万公斤。1950~1960年,糜子播种面积最大,达到3.7万亩(亩产67.5公斤),占总播种面积的22.1%。其次是谷子3.52万亩(亩产60公斤),占总播种面积的21%。玉米2.74万亩(亩产42.5公斤),占总播种面积的13%。小麦1.464万亩(亩产26.5公斤),占总播种面积的8.7%。豆类0.88万亩(亩产34公斤),占总播种面积的5.3%。水稻0.13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0.8%,亩产106公斤。

(1)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延安市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月均温约为-7℃;

(2)从延安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且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3)黄土高原地形破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这里不少地区是国内闻名的贫困地区.

故答案为:(1)7;-7;(2)夏秋;冬春;(3)地形破碎,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