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20年气候公报
年末寒潮来袭
2020年12月29日-2021年1月2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广东省出现大幅降温,除徐闻、电白、吴川、高州4个县(市)过程降温幅度为9.0~9.9℃外,其余市县过程降温幅度均超过10℃,其中德庆录得全省最大过程降温14.4℃,连平录得全省最大24小时降温10.8℃,仁化录得本次冷空气过程最低气温零下2.6℃。全省共有59个县(市)达到寒潮级别,25个县(市)达到强冷空气级别。
2
2020高温日数创新高
2020年全省平均气温22.8℃,较历史同期(21.9℃)偏高0.9℃,和2019年(22.8℃)并列历史最高。2020年全省平均高温日数31.8天,较历史同期(17.5天)偏多14.3天,较2019年(29.4天,历史第三高位)偏多2.4天,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值,全省共13个县(市)年高温日数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多。
3
“龙舟水”极端性强
2020年“龙舟水”期间,广东共出现4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广州、东莞、清远、韶关等地市有16站次降水量突破当地历史极值。其中,5月21-22日,广州黄埔出现最大1小时雨量167.8毫米,东莞出现最大3小时雨量351毫米,广州黄埔区、惠州惠东县、河源龙川县和梅州兴宁市遭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6月5-9日,我省出现了2020年最强的降水过程,也是2005年以来最强的一次“龙舟水”过程,惠州龙门出现过程最大累积雨量955.1毫米,广州、韶关、清远等10个地市共41个县(区)受灾。
4
史上最热、降水最少的7月
由于7月副高脊线位置较历史同期偏南5-10°,且整体偏强、偏大、西伸脊点偏西,全省月平均气温高达30.0℃,较历史同期(28.5℃)偏高1.5℃,创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高纪录;同样受副高影响,7月缺少台风带来的降水,全省平均月降水量仅68.7毫米,较历史同期(241.0毫米)偏少71%,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
5
森林火险等级高、频次多
2020年广东省气温显著偏高,降水阶段性偏少明显,其中7月、11月、12月均偏少70%以上,天气持续干燥,森林火险等级高,致广东省森林火灾发生频繁,其中7月发生森林火灾11起,11月发生森林火灾20起。12月广东省大部分县(市)挂起了森林火险红色预警,全年各地市共发布森林火险红色预警359次。
6
台风来得早、总体影响轻
2020年有4个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广东省,但灾害损失较少,总体影响偏轻:初台“鹦鹉”于2020年6月14日以热带风暴级登陆阳江,较常年平均初台日期偏早11天;台风“海高斯”于2020年8月19日以台风级登陆珠海,珠三角南部、粤东南沿海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与7月南海和西太平洋出现首次“空台”形成对比的是,10-11月有8个台风在南海活动,海面大风持续时间长。
7
气象干旱阶段性严重
由于2020年广东降水阶段性偏少,气象干旱呈阶段性发展态势。2020年1月1-24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仅1.9毫米,较历史同期(34.0毫米)偏少94%,秋冬连旱持续发展,1月下旬,全省共45个县(市)出现特旱、20个县(市)出现重旱;7月,降水较历史同期偏少73%,全省再现6个县(市)特旱、16个县(市)重旱的区域性旱情;11月1日-12月31日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偏少85%,全省再现12个县(市)特旱、47个县(市)重旱的全省性旱情。
8
强对流天气发生早
2月13-14日,受高空槽和低空急流影响,粤西、珠三角等地拉开了2020年度强对流的序幕,雷电、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同时出现,较常年偏早一个月左右,粤西及珠江口沿海出现了8~9级短时大风,湛江、茂名、江门和珠海局地出现了小冰雹。
9
气候条件助力粮食丰收
2020年,光温条件足、灾害影响小、气候年景好。无低温阴雨天气影响早稻春播,“龙舟水”强降水过程亦未影响到早稻抽穗扬花;晚稻生长关键期未受到台风、寒露风明显影响。良好的气候条件使早稻、晚稻均实现丰收,广东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全年总产量达近8年(2013年以来)最高水平。
10
灰霾日数创40年新低
2020年,广东全省平均灰霾日数为13.3天,较近三十年平均值偏少27.8天,为1980年以来最少。其中,1月平均灰霾日数最多,为3.6天;6、7月没有出现灰霾天气。
2022年广东河源中考时间
根据广东省河源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得知2022年广东河源中考时间是体育考试在4月下旬完成,因天气原因,河源地区有暴雨和特大暴雨,所以部分学校推迟到5月上旬及中旬进行,笔试时间为6月26日始,希望莘莘学子们能在这次中考获得理想的成绩。
韶关地形气候
韶关气候:
韶关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
一年四季均受季风影响,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四季特点为春季阴雨连绵,秋季降水偏少,冬季寒冷,夏季偏热。
年平均气温18.8°C―21.6°C,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8°C―11°C,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8°C―29°C,冬季各地气温自北向南递增,夏季各地气温较接近。雨量充沛,年均降雨1400―2400毫米,3―8月为雨季,9―2月为旱季。
日平均温度在10°C以上的太阳辐射占全年辐射总量的90%,光能、温度、降水配合较好,雨热基本同季,有利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全年无霜期310天左右,年日照时间1473—1925小时,北部乡镇冬季每年均有降雪。
扩展资料
韶关,广东省地级市,古称韶州,得名于丹霞的名山韶石山,取韶石之名改东衡州为韶州,之后历朝沿袭。元鼎六年设曲江县时,便以韶关为县治。韶州得名韶关始于明清之际,在今韶关市区先后设立水陆三个税关收税,俗称韶关。
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北界湖南,东邻江西,东南面、南面和西面分别与广东省河源、惠州、广州及清远等市接壤。介于北纬23°53′~25°31′,东经112°53′~114°45′之间,东起南雄市界址镇界址村,西至乐昌市三溪镇丫告岭村;北自乐昌市白石镇三界圩村,南至新丰县马头镇路下村。
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
《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下称《条例》)今日公布,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市制定的第六部地方性法规。
加雨灾害防御工作立法,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做好每年度的暴雨灾害防御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管用有效的措施办法,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但在气候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市暴雨灾害呈现出突发、多发、重发的特点,防御工作形势依然严峻。2021年8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涛在市气象局调研时提出,要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应急联动的长效机制,推动将气象预警应急联动机制由行政管理上升到法规层面。按照市委工作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提前谋划,积极主动作为,全力推动《条例》立法工作,通过立法的形式进一步健全我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纵横联动工作机制和措施,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我市暴雨灾害防御工作打下坚实的法治基础。
2022年3月,《条例》列为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正式项目,由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牵头负责起草工作。在《条例》制定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全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拓宽各方参与立法的途径,通过新闻媒体及网络公开、深入基层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建议。经统计,《条例》通过各种方式向各级有关单位、基层立法联系点以及不同领域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共征集书面意见建议150条,充分体现了立法参与的广泛性、全面性和代表性。在充分吸收意见建议、反复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条例》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进行了三次审议并通过,并于9月29日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批准。据了解,目前这项立法是全国范围内地级市第一个暴雨灾害防御工作立法,地方特色鲜明。
《条例》共六章三十七条,分为总则、预警发布与传播、响应措施、保障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条例》以上位法为依据,结合我市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对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职责、预警发布与传播措施、响应措施、保障措施等进行明确和细化,强化各级各部门联动,重点突出基层应急响应机制建设,完善齐抓共管工作机制,构建完善全社会共同防御暴雨灾害格局。
广东气候最佳排名
湛江市,汕头市,河源市,茂名市
韶关市,梅州市
湛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莱州半岛上,全年受海洋气候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气质量指数为31,列全国第26位。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汉江三角洲南端,大气质量指数为35,居全国第32位。河源市位于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也是国家园林城市,大气质量指数为35,居全国第3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