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东坡与海南的文化

2.帮我查一下四字成语大全

3.学生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4.江西景点有哪些

5.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的诗有哪些

6.宋代社会的风俗人情、桥梁建筑、道路交通等方面的了解做简要介绍。

7.象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8.刘伯温是什么人物

9.带里的诗句

苏东坡与海南的文化

天气简笔画图片大全带颜色_高安一周天气简笔画

苏东坡被贬的三年,在儋州所居的“载酒堂”给海南学子讲学,使得这块“蛮慌之地”开始“书声琅琅,弦声四起”。

不久,海南人读书求学蔚然成风,苏东坡离开海南后,为了纪念这位传播中原文化的先驱,海南人民在载酒堂的原址修建了东坡书院。

苏东坡的到来掀起了汉族文化向海南传播的一个高潮,苏东坡带来的汉族文化对海南文化发展的影响十分巨大,?在海南岛,还有两处纪念苏东坡的建筑,一是五公祠,另一处位于儋州大城中和镇的东坡书院,院里有当年苏东坡与黎民讲学的载酒堂。

扩展资料:

宋朝海南整体是半开化的蛮荒之地,当地人非常迷信,患病时没有医生,靠术士看病。唯一的治病方式就是杀牛祭神,每年从大陆运进来的牛都用于祭神,富有者多的杀牛数十头。

苏东坡是虔诚的佛教徒,设法改变这种不良风俗。他亲自到乡野药,并考订药的种类,撰写医学笔记,为当地人探索出了治疗疾病的药物,如荨麻、苍耳等。

苏东坡到海南时,发现当地人不重视农业生产,都以贸香为业,多荒田,以打猎为生。李景新说,那时当地人还曾拿未长大的小老鼠蘸糖生吃。

为此,苏东坡向他们进行“劝农”的宣传教育,说重视种麦种稷,才能满足生活需要;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才会带来长远的。他还热情洋溢地写下了《劝农诗》。

苏东坡对海南文化的影响巨大,开了海南文化教育的先河。苏东坡还没来海南之前,海南没有出过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来海南后培养了海南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

此后,海南人在科举考试中屡有斩获。据统计,经宋、元、明、清几代,海南共出举人767人,进士人。这不能不归咎于苏东坡对海南教育的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

人民网-海南儋州寻迹苏东坡

帮我查一下四字成语大全

1. 四字成语大全查询百度一下

四字成语:万象更新、抱头鼠窜、鸡鸣狗盗、千军万马、亡羊补牢、杯弓蛇影、鹤立鸡群、

对牛弹琴、如鱼得水、鸟语花香、为虎作伥

更多的四字成语补充:

1.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万象更新、抱头鼠窜、鸡鸣狗盗、千军万马、亡羊补牢、杯弓蛇影、鹤立鸡群、

对牛弹琴、如鱼得水、鸟语花香、为虎作伥、黔驴技穷、画龙点睛、鼠目寸光、

虎背熊腰、守株待兔、鹤发童颜、狗急跳墙、盲人摸象、画蛇添足

2. 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

鹤立鸡群、鸡鸣狗盗、鹬蚌相争、蚕食鲸吞、蛛丝马迹、龙争虎斗、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骧虎步、龙潭虎穴、龙跃凤鸣、车水马龙、指鹿为马、

兔死狐悲、鸡犬不宁、心猿意马、狼吞虎咽

3. 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

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胸无点墨、头重脚轻、手足情深、口是心非、手疾眼快、

耳闻目睹、头破血流、眉清目秀、袖手傍观、口出不逊、

手无缚鸡之力

4. 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

飞蛾扑火、金蝉脱壳、积蚊成雷、蟾宫折桂、蚕食鲸吞、蜻蜓点水、螳臂挡车、

蛛丝马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5. 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察言观色、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旁敲侧击、千辛万苦、眼疾手快、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改朝换代、道听途说

2. 我想查关于四字的成语

巴三览四 楚歌四合 重三叠四 颠三倒四 丢三落四 低三下四 烽火四起 横三顺四 六通四达 狼烟四起 暮四朝三 名扬四海街坊四邻 家徒四壁 骈四俪六 偏三向四 欺三瞒四 四百四病九洲四海 连三并四 牵五挂四 四不拗六 三从四德 三长四短囊括四海 拿三搬四 四方之志 四海波静 四荒八极 四海承风三病四痛 四冲八达 四大皆空 四方八面 四海鼎沸 四海 四海飘零 四海升平 四海升平 四海他人 四海为家 四角俱全四海一家 四脚朝天 四郊多垒 三老四少 三邻四舍 四面八方四面楚歌 四面出击 四马攒蹄 四面受敌 四平八稳 三朋四友三清四白 三求四告 三亲四眷 四时八节 说三道四 四书五经。

3. 四字成语大全查询 四字吉祥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大全查询 四字吉祥成语大全

成语(chengyu,idioms)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定义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 *** 彩,包括贬义和褒义.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编辑本段成语的来源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语。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但也有三个字或四个字以上的。成语的来源有五个方面: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和狐虎威;三是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和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和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和火中取栗。 编辑本段形式结构 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等以上成语。如“五十步笑百步”、“闭门羹”、“莫须有”、“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意思很好,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就没能形成成语,我们只能视为警句,有时可以引入文章。而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容易说,容易记,便可以成为成语。而同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百废俱兴",因为是四个字,所以就成了成语。 编辑本段四字的语法结构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买椟还珠 愚公移山 万象更新;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并列式:千山万水、画蛇添足; 偏正式:倾盆大雨、窈窕淑女(中间可加“的”字)。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因为成语有多种意思,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四字成语大全查询 四字吉祥成语大全

4. 我要我要查4个字的词语

AABB形式 A:挨挨挤挤、安安静静 C:层层叠叠、苍苍茫茫、匆匆忙忙、层层迭迭、D:断断续续、端端正正、大大小小、地地道道、多多少少、躲躲闪闪、F:纷纷扬扬、风风雨雨、分分秒秒、缝缝补补、方方面面、方方正正、沸沸扬扬、纷纷攘攘 G:鬼鬼祟祟、鼓鼓囊囊、恭恭敬敬、干干净净、高高兴兴 H:花花绿绿、欢欢喜喜、浩浩荡荡、浑浑噩噩、红红火火、轰轰烈烈、轰轰隆隆、含含糊糊、恍恍惚惚 J:家家户户、忙忙、兢兢业业、结结巴巴、进进出出、K:坑坑洼洼、哭哭啼啼、磕磕碰碰、口口声声、快快乐乐、L:踉踉跄跄、落落穆穆、林林总总、拉拉扯扯、零零碎碎、零零星星、老老实实、里里外外、冷冷清清、来来往往、M:密密麻麻、慢慢吞吞、莽莽苍苍、马马虎虎、明明白白、忙忙碌碌、勉勉强强、模模糊糊 N:男男女女、袅袅娉娉、袅袅婷婷、扭扭捏捏 P:破破烂烂、飘飘悠悠、平平安安、平平常常、平平淡淡、平平静静、蓬蓬勃勃、普普通通、Q:勤勤恳恳、前前后后、期期艾艾、卿卿我我、切切实实、清清楚楚、清清白白、曲曲弯弯、千千万万、R:日日夜夜 S:闪闪烁烁、善善恶恶、三三两两、世世代代、随随便便、顺顺当当、时时刻刻、是是非非、实实在在、松松散散、松松垮垮、舒舒服服、说说笑笑 T:拖拖拉拉、堂堂正正、坛坛罐罐、条条框框、痛痛快快、偷偷摸摸、吞吞吐吐、W:弯弯曲曲、稳稳当当、唯唯诺诺、唯唯否否、歪歪斜斜、歪歪扭扭、X:辛辛苦苦、形形 *** 、熙熙攘攘、稀稀朗朗、稀稀拉拉、嘻嘻哈哈、星星点点、许许多多、稀稀疏疏 Y:严严实实、隐隐约约、郁郁葱葱、摇摇晃晃、洋洋洒洒、悠悠荡荡、悠悠忽忽、原原本本、源源本本、Z:整整齐齐、战战兢兢、臻臻至至、祖祖辈辈、扎扎实实、仔仔细细、朝朝暮暮、支支吾吾、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上上下下、里里外外 H:花花绿绿、欢欢喜喜、浩浩荡荡、浩浩荡荡、浑浑噩噩、轰轰烈烈、轰轰隆隆、含含糊糊、J:家家户户、忙忙、兢兢业业、结结巴巴、进进出出、K:坑坑洼洼、哭哭啼啼、磕磕碰碰、口口声声、快快乐乐、纳。

5. 成语大全四字成语查询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坐井观天3.厚积薄发4.不舞之鹤5.否极泰来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7.坐怀不乱8.作茧自缚9.叶公好龙10.醉生梦死11.白龙鱼服12.沐猴而冠13.魑魅魍魉14.投鼠忌器1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16.以其昏昏,使人昭昭17.长绳系日18.醉翁之意不在酒19.走马看花20.并日而食21.作壁上观22.趋之若鹜23.道不同不相为谋2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5.左右逢源26.哀莫大于心死27.多难兴邦28.安之若素29.作舍道边30.走马章台31.水至清则无鱼32.左顾右盼33.缘木求鱼34.不一而足35.语重心长36.哀哀父母37.春风化雨38.步步为营39.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4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4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42.尊师重道43.蝇营狗苟44.作奸犯科45.左思右想46.吃一堑,长一智47.做贼心虚48.做张做势12生肖的成语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成语中的颜色 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灰 成语故事大全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其它特殊成语 ·最长的成语接龙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成语点击倒数排行 特殊成语 ·ABAC式的词语 ·AABC式的词语 ·AABB式的词语 ·ABCC式的词语 ·第一个字与最后一个字相同 ·ABB式的词语 ·含有近义词的成语 ·第二个字与第四个字相同的成语 ·第三个字与第四个字相同的成语 非四字成语 ·三个字的成语 ·五个字的成语 ·六个字的成语 ·七个字的成语 ·八个字的成语 ·有上下句的成语 描写季节的成语 描写秋天的成语 春天 夏天 冬天 季节 四季 描写心情的成语 高兴 兴奋 愉快 笑 哭 怒 悲伤 伤心 哭泣 发呆 生气 泪 心情 描写天气的成语 寒冷 温暖 酷热 干旱 大雨 冰 热 冷 火 水 风 雨 雷 电 天气 描写人物的成语 神态 动作 外貌 品质 心理 说话 出自名人的成语 李白 杜甫 墨子 韩愈 司马迁 李商隐 出自名著的成语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 红楼梦 诗经 老子 庄子 孟子 三国志 左传醒世恒言 史记 按第1个字分组排行 按第2个字分组排行 按第3个字分组排行 按第4个字分组排行不一大无天风三人心以如百有自金千高安 不人心头风天然无山而言之中口马如手行 不之无一而如相为大自其成有人可万天千 人心地天下生行言水道色子日事山之马雨。

学生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烈士陵园是后人为纪念中国革命先贤们所建的纪念性建筑的统称。下面是关于学生参观烈士陵园有感八篇的内容,欢迎阅读!

篇一:观常州烈士陵园观后感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是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与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是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是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

 每天有大量的参观者、游客纷至沓来,重温历史,找寻着中国***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答案。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在参观常州烈士陵园最深的感受。偌大的常州革命烈士与革命史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常州英烈们:“常州三杰”、“七君子”、顾雪庄……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战争时期党员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的党员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烈士陵园参观者的心中默默传递。我们从烈士的足迹中找到了中国***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正原因。

 时代没有选择让我像烈士们那样轰轰烈烈的为祖国就义,但是我有一颗同他们一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心。忘记历史是最大的背叛,我们每一个***员都应该了解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艰苦的历程,理解我党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从而更加相信***,拥护***,坚持并加强中国***的领导。在过去艰苦的环境中,烈士们能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一定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我是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我的工作就是以人为本,为居民服务。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感染了我,更让我明确了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方向,在英烈们精神的感召下我将更加努力工作。虽然目前社会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但是我要从自身做起,发扬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浮云,稍纵即逝,但是参观烈士陵园所激发出来的坚定信念,却永远铭刻在心!

篇二:参观川陕革命烈士陵园有感

 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王坪村这个普通的村子里,有一个中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烈士陵园。经过近几年来的修缮与扩建,整个陵园显得十分雄伟壮观。

 来到川陕革命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铁血丹心雕塑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一座大型人物群雕塑。雕塑主雕长19米,宽3.2米;基座高1.2米,主雕高大7.8米,代表了集墓中约9000多名红军烈士。他们有的摆着冲锋的姿势,表情十分严肃,好像敌人就要到来,而且一定要消灭敌人;有的相互握手,相互拥抱,好像在为战斗胜利而祝贺;有的两手一起指向天空,好像在对穷苦的农民说:“乡亲们,你们的苦日子熬到头了,未来幸福美好的生活来到了……”

 在往前走,就是千秋大道,它是铁血丹心广场与陵园牌坊的连接线。千秋大道全长425米,梯步最宽处有35米,最窄处有12米。石阶两旁一颗颗挺拔的苍柏好似一位位红军烈士坚守着这片领土。此时让人对红军先烈的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千秋大道的另一端就是陵园牌坊,它是由纯真草白玉石雕琢而成。牌坊上刻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几个红色大字,这些大字的每一笔都像红军烈士的胳膊一样显得那么苍劲有力。整个牌坊雕刻精细,气势雄伟壮观。

 穿过牌坊就是整个陵园的核心区——烈士集墓。它占地一百五十亩,从高处看就像一把大扇子,每个白色的墓碑与墓碑上的红色五星就是整把扇子上精美的图案,集墓的正前方是当年红军亲手树立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犹如扇子的扇轴。所有的墓碑每行每列都对得整整齐齐的,好像在等待检阅似的。这时,有人告诉我这里安葬了九千多名红军烈士。我吓呆了,居然有这么多红军烈士在这里壮烈牺牲。为什么有这么多呢?

 “一九三四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进入川北时,军总医院设在这个村子里,当时战事紧迫,条件十分恶劣,缺医少药,很多烈士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而牺牲。”听到这些,我的心情不免有些沉重。想当年,红四方面军为了解救受苦受难的农民,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光荣牺牲。我们作为红军的后代,应该吧红军精神化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化作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篇三: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我很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参观烈士陵园活动。首先,由解说员带领我们逐一参观济南战役的记载资料,她声情并茂地讲解仿佛把我们带回了当年的战场。接着,我们参观了当年留下的大量实物,包括:枪,发报机,电话,笔记等军用物品。以及当时我济南人民支持前线的大量实物:独轮车,簸箕等。同学们饶有兴致地仔细观察。然后,我们又参观了二楼的第二战场纪念物品。了解到当时地下工作者的艰辛与付出。最后,我们体验了全景画馆。这是一座圆形穹顶建筑物,在下部与观众看台间,有1260平米的战地实景复原造型,以强攻济南内城的激烈战斗为主要视点,构画出一幅炮火连天、高度逼真的战场实景。

 纪念馆收藏了原战斗部队的军史、师史、团史以及当时诸首长、指战员与亲历者撰写的回忆录等大量实物,以文献展示的方法介绍了人民的发展形势及中央对济南战役的决策过程,对济南战役的战斗经过分阶段做了详细介绍,并以多幅战时照片与图表见证了战斗情景及民工支援济南战役的史实与济南地下工作者在战役中做出的巨大贡献。

 战争对于今天的人们已经变得遥远而陌生,而参观济南战役纪念馆,让我们再一次回忆起无数革命先烈曾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洒下热血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党员,我们更加清楚了应该继承什么,珍惜什么。在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时期,我们要与时俱进的落实***员先进性,继承党员前辈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主义精神。以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为榜样,为加快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贡献自己的青春与热情!

 参观完烈士陵园,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都过着小皇帝与公主般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但是想想小萝卜头与那些烈士们的苦难生活,我感到我有无比的惭愧。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无数革命烈士们用自己生命与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以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好好学习,努力奋斗,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争取做德才兼备的好少年,为今后建设我们的国家而努力奋斗。

 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篇四:烈士陵园观后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清明节前,我们学校的同学来到烈士陵园,来缅怀先烈,纪念前辈。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听着音响说:“向革命烈士三鞠躬。”我郑重地低下头,听着哀乐,心中想起了革命烈士们为了创造今天的美好新生活,我仿佛看到了烈士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推翻了旧社会,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使我们后人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们的生命虽然失去了,但是他们的精神万古长青,永垂不朽。

 这时,我心里暗暗发誓:我们的红旗使用烈士的鲜血险些染成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一定要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把无产阶级进行到底。一定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我们要记住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耻辱,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后代是一个无比羞耻的后代,一个不能担负起自己历史责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篇五:西满革命烈士陵园观后感

 阳光摘下了往日的乌云面纱,饱含深情地将一片光明赐给大地,还未化的覆在土地上的冰面,把阳光反射上去,变得格外耀眼。——题记

 轻松屹立在白雪中,仿佛是那些永不倒下的战士,英勇的战士们啊!你们为了新中国牺牲了,你们,在土地之下,我们,正走在你们用鲜血与无私而伟大的精神开辟出的光明之路上,我此刻是说不出的感动与深深的崇敬。

 踢着正步,我们走进了西满革命烈士陵园。走着,想着:古往今来,有无数的爱国志士,他们为了自己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花木兰替父从军刘胡兰年仅15岁为国捐躯,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与他们一样的,还有董存瑞、雷锋……

 而如今,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难道就可以高枕而卧,养尊处优了吗?

 我们的祖国之所以当年被日本侵略,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软弱无能,不会居安思危,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如果整天懒懒散散,萎靡不振,天天攀比浮华而不实际的东西,迟早有一天,中国还会有敌国外患的。因此,我们要时时牢记国耻,不怕艰难,不怕苦难,有一颗爱国心!当年软弱的中国之所以有重新站起来,最重要的,就是每个中国人都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也因为如此,才有这样多的战士为了祖国宁愿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也正因为如此,重新站立起来的中国才腾飞起来!

篇六:烈士陵园观后感

 以前从未游览过烈士陵园,总觉得那只是一些为战争而牺牲的人的灵魂的寄存处,有什么好看,何须看?这次在洛阳烈士陵园的游览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踏进烈士陵园,一股浩然之气便扑面袭来,古柏苍松参天耸立、荫天蔽日,使本来寒冷的空气更添几分寒意。可当我们瞻仰着烈士纪念碑的时候,当我们浏览着一行行先烈们的名字的时候,当我们观看着先烈们奋勇抗战的与他们那些简陋的遗物的时候,我们没有感到丝毫的寒冷,相反,更多的则是内心的'激动与灵魂的震撼。他们大都还很年轻,就这样为了洛阳这座古城的解放而从容就义,他们的功绩比他们的岁月还多。如果灵魂有大小,我想他们的灵魂一定是灵魂中的巨人。人站在纪念碑前总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不是因为纪念碑的高大,而是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块纪念碑,而且是一个个巨大的灵魂。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啊!他们是该不朽的,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书写了山河的壮丽,以自己的鲜血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或许他们当时无法选择,也正是他们的无法选择更说明了他们灵魂的高尚。“青春换的山河壮,碧血染将天地红”,或许这便是他们真实的写照吧!

 在这里我们不敢大声喧哗,唯恐惊扰了先烈们被残酷的战争早已折磨的疲惫不堪的灵魂。历史上曾有无数的帝王先贤长眠于洛阳这座古城之下,他们的灵魂在洛阳的安息也算是他们的荣幸,洛阳的历史也会因此更加熠熠生辉。当我们回去时再次来到纪念碑前,我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和这些伟大的灵魂道别,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的说一声:你们安息吧,你们以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洛阳的自由,我们也一定会用我们的毕生将洛阳古城建设的更加美好。

篇七:参观完烈士陵园的观后感

 2012x年3月31日,在清明来临的前夕,我们一行十几个人,在骆校长和王辰老师的带领下,一起乘车来到了万埠烈士陵园进行缅怀先烈、祭扫教育活动。

 进入陵园内,仰目可以看到矗立的烈士纪念碑,立于陵园中心的高峰之巅,高大雄伟,气势磅礴,我们集体向革命烈士三鞠躬,表达了我们心中的景仰之情。并宣誓好好读书,长大后要报效祖国。随即又来到了烈士墓碑前,墓碑上刻着周仲杰、汤根林、张长林的革命先烈的名字,名字刻在纪念碑上,是革命烈士英雄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告知世界,我们是不可侵犯和战胜的。

 我们又参观了烈士的事迹,他们仿佛在给我们讲诉了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周仲杰、汤根林、张长林多次立下战功。在17年6月中旬,潦河发生了特大洪水,上级任命周仲杰、汤根林、张长林三位同志为同机组人员执行抗洪救灾任务。为了及时把党的关怀和抗洪救灾物资送到灾区人民手中,抢救被洪水围困的人民群众,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坚决完成抗洪救灾的飞行任务。6月17日上午,在飞往安义县途经高安县时,因天气突变,浓雾弥漫,造成飞机失事,三位同志不幸壮烈牺牲的英雄故事。烈士们为国家的解放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正是我国几代优秀中华儿女的努力拼搏、无私奉献,为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给中华民族渲染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自强、自信、自尊、自律,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我们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笑迎挑战。用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风格去描绘未来,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和谐。

篇八:石家庄烈士陵园观后感

 清明时节,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祭奠为新中国而献出生命的英烈。

 早上八点我们在单位门口集结,天空阴阴的透着几分肃穆,呼呼的风中夹着丝丝的雨。列队,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向烈士陵园。

 早晨八点半,烈士陵园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在众人的瞩目下,纪念碑前面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国歌在耳边回响,红旗在风中招展,纪念碑前是各单位和学校献上的花圈,题下的“为国牺牲永垂不朽”闪着金光,在这里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洗礼,烈士们奉献的精神时时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看着表情庄重的孩子们,想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刹那间,我感受到了为国牺牲的英灵的欣慰,这时我才能体会到那种为后人为中华民族甘愿牺牲的精神的内涵。作为一个水文人,我们的岗位同样要求我们默默奉献,在这奉献中燃烧我们的生命,为人民的生活生产作保障,在这默默的奉献中体现我们生存的意义。

 升旗仪式之后我们参观了各个纪念馆,几十年前的往事被翻了出来,我们能感受到枪炮的声音依然在耳边回响,各个熟悉的或是陌生的英雄事迹像是一幅幅史诗般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吉鸿昌,白求恩,柯棣华,狼牙山五勇士等等,这些在华北大地上为中华民族解放而奉献出自己一切的人们他们的事迹打动了我。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那些默默奉献的人,有些人的名字是大家熟悉的,有些名字是陌生的,甚至许多人没留下名字。就是这些人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奉献出了青春和生命,就是他们最初撑起了共和国的蓝天。

 在今天,战争对于我们来说只是电视上伊拉克或利比亚传来的新闻,或许有许多人对烈士的名字和事迹更加陌生,但我们依然生活在烈士撑起的蓝天下。时光可以冲淡记忆,但它抹不掉革命的精神,先烈们用鲜血和推到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开创了我们民族的千秋大业。我们要把对先烈的无限崇敬和对英魂的不尽哀思,化为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利益的勇敢维护,继承先烈的遗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自己绚丽人生。

江西景点有哪些

1、江西上饶婺源

婺源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它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安徽、浙江两省交界,刚巧处于黄山、庐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区域。 婺源县建于唐朝28年(公元740年),境内林木葱郁、峰峦耸立,水流潺潺,奇峰、怪石、驿道、古树、茶亭、廊桥及多个生态保护小区构成了婺源美丽的自然景观。灵岩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三十多个溶洞,这一带自唐宋以来就是游览名胜,各个溶洞内留有古代名人的刻墨二千多处,公园内的鸳鸯湖栖有上千对鸳鸯。?

2、三清山旅游景区

三清山,古有“天下无双福地”、“江南第一仙峰”之称,三清山位于江西上饶东北部,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雄踞于怀玉山脉群峰之上。三清山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座山峰高耸入云,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个最高境界而得名。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丰富,规模宏大,种类齐全,景点众多,景区总面756.6平方公里,共分万寿园、南清园、西海岸、阳光海岸、玉京峰三清宫、西华台、三洞口、石鼓岭、玉灵观景区。三清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的特点,奇峰异石、云雾佛光、苍松古树、峡谷溶洞、溪泉飞瀑、古代建筑、石雕石刻各具特色,维妙维肖,形态逼真。

3、井冈山风景旅游区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建国后,在党中央、院的亲切关怀下,于1950年设立井冈山特别区,1959年成立省辖井冈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设县,年撤县设市,2000年5月,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2005年7月,成立井冈山管理局。井冈山市辖21个乡镇场、街道办事处、106个村民委员会。现有人口16.3万人,国土面积1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26万亩,林地168万亩。

4、鄱阳湖

鄱阳湖是一个古老的断陷湖盆,约1.35亿年前沉陷成巨大的盆地,距今六七千年前积水成为湖泊。由于历史上长江改道及人类的活动,大量泥沙沉积湖中,导致湖面不断缩小。鄱阳湖汇集了赣、抚、铙、信、修五河之水,再外泄入长江干流。

5、萍乡武功山

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东南边境,绵延起伏120公里,景区面积260余平方公里,主峰白鹤峰海拔1918.3米,为江西境内最高峰。古记载曰:“东南天柱有三,盖衡、庐与武功,衡首庐尾,武功中跨袁吉,屹立最高......乃乾坤之胜境。”

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的诗有哪些

李商隐代赠二首之一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1]

同向春风各自愁。[2]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李商隐

宫辞

君恩如水向东流,

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

凉风只在殿西头。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李商隐

「夜出西溪」李商隐

东府忧春尽,西溪许日曛。月澄新涨水,星见欲销云。

柳好休伤别,松高莫出群。军书虽倚马,犹未当能文。

「效长吉」李商隐

长长汉殿眉,窄窄楚宫衣。镜好鸾空舞,帘疏燕误飞。

君王不可问,昨夜约黄归。

卷541_24 「柳」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灞岸已攀行客手,

楚宫先骋舞姬腰。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九月於东逢雪」李商隐

举家忻共报,秋雪堕前峰。岭外他年忆,於东此日逢。

粒轻还自乱,花薄未成重。岂是惊离鬓,应来洗病容。

「四皓庙」李商隐

本为留侯慕赤松,汉庭方识紫芝翁。

萧何只解追韩信,岂得虚当第一功。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李商隐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前身应是梁江总,

名总还曾字总持。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高花」李商隐

花将人共笑,篱外露繁枝。宋玉临江宅,墙低不碍窥。

「嘲桃」李商隐

无赖夭桃面,平时露井东。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

「送丰都李尉」李商隐

万古商於地,凭君泣路岐。固难寻绮季,可得信张仪。

雨气燕先觉,叶阴蝉遽知。望乡尤忌晚,山晚更参差。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时蔡京在坐京曾为僧徒故有第五句」李商隐

罢执霓旌上醮坛,慢妆娇树水晶盘。更深欲诉蛾眉敛,

衣薄临醒玉艳寒。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

虽然同是将军客,不敢公然子细看。

「江上忆严五广休(一本入集外诗)」李商隐

征南幕下带长刀,梦笔深藏五色毫。

逢著澄江不敢咏,镇西留与谢功曹。

「饯席重送从叔余之梓州」李商隐

莫叹万重山,君还我未还。武关犹怅望,何况百牢关。

卷541_37 「访隐」李商隐

路到层峰断,门依老树开。月从平楚转,泉自上方来。

薤白罗朝馔,松黄暖夜杯。相留笑孙绰,空解赋天台。

卷541_38 「寓兴」李商隐

薄宦仍多病,从知竟远游。谈谐叨客礼,休浣接冥搜。

树好频移榻,云奇不下楼。岂关无景物,自是有乡愁。

卷541_39 「东南」李商隐

东南一望日中乌,欲逐羲和去得无。

且向秦楼棠树下,每朝先觅照罗敷。

卷541_40 「归来」李商隐

旧隐无何别,归来始更悲。难寻白道士,不见惠禅师。

草径虫鸣急,沙渠水下迟。却将波浪眼,清晓对红梨。

卷541_41 「子直晋昌李花(得分字)」李商隐

吴馆何时熨,秦台几夜熏。绡轻谁解卷,香异自先闻。

月里谁无姊,云中亦有君。樽前见飘荡,愁极客襟分。

卷541_42 「河清与赵氏昆季宴集得拟杜工部」李商隐

胜概殊江右,佳名逼渭川。虹收青嶂雨,鸟没夕阳天。

客鬓行如此,沧波坐渺然。此中真得地,漂荡钓鱼船。

卷541_43 「寓目」李商隐

园桂悬心碧,池莲饫眼红。此生真远客,几别即衰翁。

小幌风烟入,高窗雾雨通。新知他日好,锦瑟傍朱栊。

卷541_44 「题道静院院在中条山故王颜中丞所置虢州刺史…写真存焉」李商隐

紫府丹成化鹤群,青松手植变龙文。壶中别有仙家日,

岭上犹多隐士云。独坐遗芳成故事,褰帷旧貌似元君。

自怜筑室灵山下,徒望朝岚与夕曛。

卷541_45 「赋得桃李无言」李商隐

夭桃花正发,秾李蕊方繁。应候非争艳,成蹊不在言。

静中霞暗吐,香处雪潜翻。得意摇风态,含情泣露痕。

芬芳光上苑,寂默委中园。赤白徒自许,幽芳谁与论。

卷541_46 「登霍山驿楼」李商隐

庙列前峰迥,楼开四望穷。岭鼷岚色外,陂雁夕阳中。

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壶关有狂孽,速继老生功。

卷541_47 「寄和水部马郎中题兴德驿,时昭义已平」李商隐

仙郎倦去心,郑驿暂登临。水色潇湘阔,沙程朔漠深。

鹢舟时往复,鸥鸟恣浮沉。更想逢归马,悠悠岳树阴。

卷541_48 「题小松」李商隐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

雪霜多后始青葱。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卷541_49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李商隐

将军大旆扫狂童,诏选名贤赞武功。暂逐虎牙临故绛,

远含鸡舌过新丰。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早勒勋庸燕石上,伫光纶綍汉廷中。

卷541_50 「水斋」李商隐

多病欣依有道邦,南塘宴起想秋江。卷帘飞燕还拂水,

暗虫犹打窗。更阅前题已披卷,仍斟昨夜未开缸。

谁人为报故交道,莫惜鲤鱼时一双。

卷541_51 「奉同诸公题河中任中丞新创河亭四韵之作」李商隐

万里谁能访十洲,新亭云构压中流。河鲛纵玩难为室,

海蜃遥惊耻化楼。左右名山穷远目,东西大道锁轻舟。

独留巧思传千古,长与蒲津作胜游。

卷541_52 「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武威公王茂元也)」李商隐

信陵亭馆接郊畿,幽象遥通晋水祠。日落高门喧燕雀,

风飘大树撼熊罴。新蒲似笔思投日,芳草如茵忆吐时。

山下只今黄绢字,泪痕犹堕六州儿。

卷541_53 「赠田叟」李商隐

荷筱衰翁似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烧畲晓映远山色,

伐树暝传深谷声。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抚躬道地诚感激,在野无贤心自惊。

卷541_54 「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李商隐

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夜卷牙旗千帐雪,

朝飞羽骑一河冰。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日晚鸊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

卷541_55 「和人题真娘墓(真娘吴中乐妓墓在虎丘山下寺中)」李商隐

虎丘山下剑池边,长遣游人叹逝川。罥树断丝悲舞席,

出云清梵想歌筵。柳眉空吐效颦叶,榆荚还飞买笑钱。

一自香魂招不得,只应江上独婵娟。

卷541_56 「人日即事」李商隐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舜格有苗旬太远,

周称流火月难穷。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

独想道衡诗思苦,离家恨得二年中。

卷541_57 「春日寄怀」李商隐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纵使有花兼有月,

可堪无酒又无人。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卷541_58 「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李商隐

白社幽闲君暂居,青云器业我全疏。看封谏草归鸾掖,

尚贲衡门待鹤书。莲耸碧峰关路近,荷翻翠扇水堂虚。

自探典籍忘名利,欹枕时惊落蠹鱼。

卷541_59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李商隐

陶诗只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素色不同篱下发,

繁花疑自月中生。浮杯小摘母,带露全移缀水精。

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芳荣。

卷541_60 「喜闻太原同院崔侍御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李商隐

鹏鱼何事遇屯同,云水升沉一会中。刘放未归鸡树老,

邹阳新去兔园空。寂寥我对先生柳,赫奕君乘御史骢。

若向南台见莺友,为传垂翅度春风。

卷541_61 「喜雪」李商隐

朔雪自龙沙,呈祥势可嘉。有田皆种玉,无树不开花。

班扇慵裁素,曹衣讵比麻。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

寂寞门扉掩,依稀履迹斜。人疑游面市,马似困盐车。

洛水妃虚妒,姑山客漫夸。联辞虽许谢,和曲本惭巴。

粉署闱全隔,霜台路正赊。此时倾贺酒,相望在京华。

卷541_62 「柳枝五首」李商隐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卷541_63 「燕台四首。春」李商隐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蜜房羽客类芳心,

冶叶倡条遍相识。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

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醉起微阳若初曙,

映帘梦断闻残语。愁将铁网罥珊瑚,海阔天翻迷处所。

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研丹擘石天不知,

愿得天牢锁冤魄。夹罗委箧单绡起,香肌冷衬琤琤佩。

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卷541_64 「燕台四首。夏」李商隐

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石城景物类黄泉,

夜半行郎空柘弹。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帷翠幕波渊旋。

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桂宫留影光难取,

嫣薰兰破轻轻语。直教银汉堕怀中,未遣星妃镇来去。

浊水清波何异源,济河水清黄河浑。安得薄雾起缃裙,

手接云輧呼太君。

卷541_65 「燕台四首。秋」李商隐

月浪冲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云屏不动掩孤嚬,

西楼一夜风筝急。欲织相思花寄远,终日相思却相怨。

但闻北斗声回环,不见长河水清浅。金鱼锁断红桂春,

古时尘满鸳鸯茵。堪悲小苑作长道,玉树未怜亡国人。

瑶琴愔愔藏楚弄,越罗冷薄金泥重。帘钩鹦鹉夜惊霜,

唤起南云绕云梦。双珰丁丁联尺素,内记湘川相识处。

歌唇一世衔雨看,可惜馨香手中故。

卷541_66 「燕台四首。冬」李商隐

天东日出天西下,雌凤孤飞女龙寡。青溪白石不相望,

堂中远甚苍梧野。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

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楚管蛮弦愁一概,

空城舞罢腰支在。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

破鬟矮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风车雨马不持去,

蜡烛啼红怨天曙。

卷541_67 「河内诗二首」李商隐

鼍鼓沉沉虬水咽,秦丝不上蛮弦绝。常娥衣薄不禁寒,

蟾蜍夜艳秋河月。碧城冷落空蒙烟,帘轻幕重金钩栏。

灵香不下两皇子,孤星直上相风竿。八桂林边九芝草,

短襟小鬓相逢道。入门暗数一千春,愿去闰年留月小。

栀子交加香蓼繁,停辛伫苦留待君。

阊门日下吴歌远,陂路绿菱香满满。后溪暗起鲤鱼风,

船旗闪断芙蓉干。轻身奉君畏身轻,双桡两桨樽酒清。

莫因风雨罢团扇,此曲断肠惟北声。低楼小径城南道,

犹自金鞍对芳草。

卷541_68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李商隐

建国宜师古,兴邦属上庠。从来以儒戏,安得振朝纲。

叔世何多难,兹基遂已亡。泣麟犹委吏,歌凤更佯狂。

屋壁馀无几,焚坑逮可伤。挟书秦二世,坏宅汉诸王。

草草临盟誓,区区务富强。微茫金马署,狼藉斗鸡场。

尽欲心无窍,皆如面正墙。惊疑豹文鼠,贪窃虎皮羊。

南渡宜终否,西迁冀小康。策非方正士,贡绝孝廉郎。

海鸟悲钟鼓,狙公畏服裳。多岐空扰扰,幽室竟伥伥。

凝邈为时范,虚空作士常。何由羞五霸,直自呰三皇。

别派驱杨墨,他镳并老庄。诗书资破冢,法制困探囊。

周礼仍存鲁,隋师果禅唐。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

星宿森文雅,风雷起退藏。缧囚为学切,掌故受经忙。

夫子时之彦,先生迹未荒。褐衣终不召,白首兴难忘。

感激殊非圣,栖迟到异粻。片辞褒有德,一字贬无良。

燕地尊邹衍,西河重卜商。式闾真道在,拥彗信谦光。

获预青衿列,叨来绛帐旁。虽从各言志,还要大为防。

勿谓孤寒弃,深忧讦直妨。叔孙谗易得,盗跖暴难当。

雁下秦云黑,蝉休陇叶黄。莫逾巾屦念,容许后升堂。

卷541_69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萧浣)」李商隐

遥作时多难,先令祸有源。初惊逐客议,旋骇党人冤。

密侍荣方入,司刑望愈尊。皆因优诏用,实有谏书存。

苦雾三辰没,穷阴四塞昏。虎威狐更,隼击鸟逾喧。

徒欲心存阙,终遭耳属垣。遗音和蜀魄,易箦对巴猿。

有女悲初寡,无男泣过门。朝争屈原草,庙馁莫敖魂。

迥阁伤神峻,长江极望翻。青云宁寄意,白骨始沾恩。

早岁思东阁,为邦属故园。登舟惭郭泰,解榻愧陈蕃。

分以忘年契,情犹锡类敦。公先真帝子,我系本王孙。

啸傲张高盖,从容接短辕。秋吟小山桂,春醉后堂萱。

自叹离通籍,何尝忘叫阍。不成穿圹入,终拟上书论。

多士还鱼贯,云谁正骏奔。暂能诛倏忽,长与问乾坤。

蚁漏三泉路,螀啼百草根。始知同泰讲,徼福是虚言。

卷541_70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李商隐

照席琼枝秀,当年紫绶荣。班资古直阁,勋伐旧西京。

在昔王纲紊,因谁国步清。如无一战霸,安有大横庚。

内竖依凭切,凶门责望轻。中台终恶直,上将更要盟。

丹陛祥烟灭,皇闱杀气横。喧阗众狙怒,容易八蛮惊。

梼杌宽之久,防风戮不行。素来矜异类,此去岂亲征。

舍鲁真非策,居邠未有名。曾无力牧御,宁待雨师迎。

火箭侵乘石,云桥逼禁营。何时绝刁斗,不夜见欃枪。

屡亦闻投鼠,谁其敢射鲸。世情休念乱,物议笑轻生。

大卤思龙跃,苍梧失象耕。灵衣沾愧汗,仪马困阴兵。

别馆兰薰酷,深宫蜡焰明。黄山遮舞态,黑水断歌声。

纵未移周鼎,何辞免赵坑。空拳转斗地,数板不沈城。

且欲凭神算,无因计力争。幽囚苏武节,弃市仲由缨。

下殿言终验,增埤事早萌。蒸鸡殊减膳,屑麹异和羹。

否极时还泰,屯馀运果亨。流离几南渡,仓卒得西平。

神鬼收昏黑,奸凶首满盈。官非督护贵,师以丈人贞。

覆载还高下,寒暄急改更。马前烹莽卓,坛上揖韩彭。

扈跸三才正,回军晴。此时惟短剑,仍世尽双旌。

顾我由群从,逢君叹老成。庆流归嫡长,贻厥在名卿。

隼击须当要,鹏抟莫问程。趋朝排玉座,出位泣金茎。

幸藉梁园赋,叨蒙许氏评。中郎推贵婿,定远重时英。

政已标三尚,人今伫一鸣。长刀悬月魄,快马骇星精。

披豁惭深眷,睽离动素诚。蕙留春晼晚,松待岁峥嵘。

异县期回雁,登时已饭鲭。去程风刺刺,别夜漏丁丁。

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

会与秦,俱听汉苑莺。洛川迷曲沼,烟月两心倾。

卷541_71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李商隐

年鬓日堪悲,衡茅益自嗤。攻文枯若木,处世钝如锤。

敢忘垂堂戒,宁将暗室欺。悬头曾苦学,折臂反成医。

仆御嫌夫懦,孩童笑叔痴。小男方嗜栗,幼女漫忧葵。

遇炙谁先啖,逢齑即便吹。官衔同画饼,面貌乏凝脂。

典籍将蠡测,文章若管窥。图形翻类狗,入梦肯非罴。

自哂成书簏,终当咒酒卮。懒沾襟上血,羞镊镜中丝。

橐龠言方喻,樗蒱齿讵知。事神徒惕虑,佞佛愧虚辞。

曲艺垂麟角,浮名状虎皮。乘轩宁见宠,巢幕更逢危。

礼俗拘嵇喜,侯王忻戴逵。途穷方结舌,静胜但支颐。

粝食空弹剑,亨衢讵置锥。柏台成口号,芸阁暂肩随。

悔逐迁莺伴,谁观择虱时。瓮间眠太率,床下隐何卑。

奋迹登弘阁,摧心对董帷。校雠如有暇,松竹一相思。

卷541_72 「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李商隐

大道谅无外,会越自登真。丹元子何索,在己莫问邻。

蒨璨玉琳华,翱翔九真君。戏掷万里火,聊召六甲旬。

瑶简被灵诰,持符开七门。金铃摄群魔,绛节何兟兟。

吟弄东海若,笑倚扶桑春。三山诚迥视,扬一尘。

我本玄元胄,禀华由上津。中迷鬼道乐,沉为下土民。

托质属太阴,炼形复为人。誓将覆宫泽,安此真与神。

龟山有慰荐,南真为弥纶。玉管会玄圃,火枣承天姻。

科车遏故气,侍香传灵氛。飘飖被青霓,婀娜佩紫纹。

林洞何其微,下仙不与群。丹泥因未控,万劫犹逡巡。

荆芜既以剃,舟壑永无湮。相期保妙命,腾景侍帝宸。

卷541_73 「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李商隐

冰雾怨何穷,秦丝娇未已。寒空烟霞高,白日一万里。

碧嶂愁不行,浓翠遥相倚。茜袖捧琼姿,皎日丹霞起。

孤猿耿幽寂,西风吹白芷。回首苍梧深,女萝闭山鬼。

荒郊白鳞断,别浦晴霞委。长彴压河心,白道连地尾。

秦人昔富家,绿窗闻妙旨。鸿惊雁背飞,象床殊故里。

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斗粟配新声,娣侄徒纤指。

风流大堤上,怅望白门里。蠹粉实雌弦,灯光冷如水。

羌管促蛮柱,从醉吴宫耳。满内不扫眉,君王对西子。

初花惨朝露,冷臂凄愁髓。一曲送连钱,远别长于死。

玉砌衔红兰,妆窗结碧绮。九门十二关,清晨禁桃李。

卷541_74 「四年…遂作忆雪又作残雪诗各一百言以寄情于游旧。忆雪」李商隐

爱景人方乐,同雪候稍愆。徒闻周雅什,愿赋朔风篇。

欲俟千箱庆,须资六出妍。咏留飞絮后,歌唱落梅前。

庭树思琼蕊,妆楼认粉绵。瑞邀盈尺日,丰待两岐年。

预约延枚酒,虚乘访戴船。映书孤志业,披氅阻神仙。

几向霜阶步,频将月幌褰。玉京应已足,白屋但颙然。

卷541_75 「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游旧。残雪」李商隐

旭日开晴色,寒空失素尘。绕墙全剥粉,傍井渐消银。

刻兽摧盐虎,为山倒玉人。珠还犹照魏,璧碎尚留秦。

落日惊侵昼,馀光误惜春。檐冰滴鹅管,屋瓦镂鱼鳞。

岭霁岚光坼,松暄翠粒新。拥林愁拂尽,著砌恐行频。

焦寝忻无患,梁园去有因。莫能知帝力,空此荷平均。

卷541_76 「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韵寄刘韦…于此县寄居」李商隐

驱马绕河干,家山照露寒。依然五柳在,况值百花残。

昔去惊投笔,今来分挂冠。不忧悬磬乏,乍喜覆盂安。

甑破宁回顾,舟沉岂暇看。脱身离虎口,移疾就猪肝。

鬓入新年白,颜无旧日丹。自悲秋获少,谁惧夏畦难。

逸志忘鸿鹄,清香披蕙兰。还持一杯酒,坐想二公欢。

卷541_77 「河阳诗」李商隐

黄河摇溶天上来,玉楼影近中天台。龙头泻酒客寿杯,

主人浅笑红玫瑰。梓来七十里,长沟复堑埋云子。

可惜秋眸一脔光,汉陵走马黄尘起。南浦老鱼腥古涎,

真珠密字芙蓉篇。湘中寄到梦不到,衰容自去抛凉天。

忆得蛟丝裁小卓,蛱蝶飞回木绵薄。绿绣笙囊不见人,

一口红霞夜深嚼。幽兰泣露新香死,画图浅缥松溪水。

楚丝微觉竹枝高,半曲新辞写绵纸。巴西夜市红守宫,

后房点臂斑斑红。堤南渴雁自飞久,芦花一夜吹西风。

晓帘串断蜻蜓翼,罗屏但有空青色。玉湾不钓三千年,

莲房暗被蛟龙惜。湿银注镜井口平,鸾钗映月寒铮铮。

不知桂树在何处,仙人不下双金茎。百尺相风插重屋,

侧近嫣红伴柔绿。百劳不识对月郎,湘竹千条为一束。

卷541_78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李商隐

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纵然膺使命,何以奉徽音。

投刺虽伤晚,酬恩岂在今。迎来新琐闼,从到碧瑶岑。

水势初知海,天文始识参。固惭非贾谊,惟恐后陈琳。

前席惊虚辱,华樽许细斟。尚怜秦痔苦,不遣楚醪沈。

既载从戎笔,仍披选胜襟。泷通伏波柱,帘对有虞琴。

宅与严城接,门藏别岫深。阁凉松冉冉,堂静桂森森。

社内容周续,乡中保展禽。白衣居士访,乌帽逸人寻。

佞佛将成传,耽书或类*。长怀五羖赎,终著箴。

良讯封鸳绮,馀光借玳簪。张衡愁浩浩,沈约瘦愔愔。

芦白疑粘鬓,枫丹欲照心。归期无雁报,旅抱有猿侵。

短日安能驻,低云只有阴。乱鸦冲晒网,寒女簇遥砧。

东道违宁久,西园望不禁。江生魂黯黯,泉客泪涔涔。

逸翰应藏法,高辞肯浪吟。数须传庾翼,莫独与卢谌。

寐凭书簏,哀吟叩剑镡。未尝贪偃息,那复议登临。

彼美回清镜,其谁受曲针。人皆向燕路,无乃费黄金。

卷541_79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李商隐

大镇初更帅,嘉宾素见邀。使车无远近,归路更烟霄。

稳放骅骝步,高安翡翠巢。御风知有在,去国肯无聊。

早忝诸孙末,俱从小隐招。心悬紫云阁,梦断赤城标。

素女悲清瑟,秦娥弄玉箫。山连玄圃近,水接绛河遥。

岂意闻周铎,翻然慕舜韶。皆辞乔木去,远逐断蓬飘。

薄俗谁其激,斯民已甚恌.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敢共颓波远,因之内火烧。是非过别梦,时节惨惊飙。

未至谁能赋,中干欲病痟.屡曾纡锦绣,勉欲报琼瑶。

我恐霜侵鬓,君先绶挂腰。甘心与陈阮,挥手谢松乔。

锦里差邻接,云台闭寂寥。一川虚月魄,万崦自芝苗。

瘴雨泷间急,离魂峡外销。非关无烛夜,其奈落花朝。

几处逢鸣佩,何筵不翠翘。蛮童骑象舞,江市卖鲛绡。

南诏知非敌,西山亦屡骄。勿贪佳丽地,不为圣明朝。

少减东城饮,时看北斗杓。莫因乖别久,遂逐岁寒凋。

盛幕开高宴,将军问故僚。为言公玉季,早日弃渔樵。

卷541_80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李商隐

万草已凉露,开图披古松。青山遍沧海,此树生何峰。

孤根邈无倚,直立撑鸿蒙。端如君子身,挺若壮士胸。

樛枝势夭矫,忽欲蟠拏空。又如惊螭走,默与奔云逢。

孙枝擢细叶,旖旎狐裘茸。邹颠蓐发软,丽姬眉黛浓。

视久眩目睛,倏忽变辉容。竦削正稠直,婀娜旋敷峰。

又如洞房冷,翠被张穹笼。亦若暨罗女,平旦妆颜容。

细疑袭气母,猛若争神功。燕雀固寂寂,雾露常冲冲。

香兰愧伤暮,碧竹惭空中。可集呈瑞凤,堪藏行雨龙。

淮山桂偃蹇,蜀郡桑重童。枝条亮眇脆,灵气何由同。

昔闻咸阳帝,近说稽山侬。或著仙人号,或以大夫封。

终南与清都,烟雨遥相通。安知夜夜意,不起西南风。

美人昔清兴,重之犹月钟。宝笥十八九,香缇千万重。

一旦鬼瞰室,稠叠张羉罿.赤羽中要害,是非皆匆匆。

生如碧海月,死践霜郊蓬。平生握中玩,散失随奴童。

我闻照妖镜,及与神剑锋。寓身会有地,不为凡物蒙。

秉兹图,顾眄择所从。而我何为者,开颜捧灵踪。

报以漆鸣琴,悬之真珠栊。是时方暑夏,座内若严冬。

忆昔谢四骑,学仙玉阳东。千株尽若此,路入琼瑶宫。

口咏玄云歌,手把金芙蓉。浓蔼深霓袖,色映琅玕中。

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形魄天坛上,海日高瞳瞳。

终骑紫鸾归,持寄扶桑翁。

卷541_81 「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李商隐

君家在河北,我家在山西。百岁本无业,阴阴仙李枝。

尚书文与武,战罢幕府开。君从渭南至,我自仙游来。

平昔苦南北,动成云雨乖。逮今两携手,对若床下鞋。

夜归碣石馆,朝上黄金台。我有苦寒调,君抱阳春才。

年颜各少壮,发绿齿尚齐。我虽不能饮,君时醉如泥。

政静筹画简,退食多相携。扫掠走马路,整顿射雉翳。

春风二三月,柳密莺正啼。清河在门外,上与浮云齐。

欹冠调玉琴,弹作松风哀。又弹明君怨,一去怨不回。

感激坐者泣,起视雁行低。翻忧龙山雪,却杂胡沙飞。

仲容铜琵琶,项直声凄凄。上贴金捍拨,画为承露鸡。

君时卧掁触,劝客白玉杯。苦云年光疾,不饮将安归。

我赏此言是,因循未能谐。君言中圣人,坐卧莫我违。

榆荚乱不整,杨花飞相随。上有白日照,下有东风吹。

青楼有美人,颜色如玫瑰。歌声入青云,所痛无良媒。

少年苦不久,顾慕良难哉。徒令真珠肶,裛入珊瑚腮。

君今且少安,听我苦吟诗。古诗何人作,老大徒伤悲。

卷541_82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李商隐

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我来不见隆准人,

沥酒空馀庙中客。征东同舍鸳与鸾,酒酣劝我悬征鞍。

蓝山宝肆不可入,玉中仍是青琅玕.武威将军使中侠,

少年箭道惊杨叶。战功高后数文章,怜我秋斋梦蝴蝶。

诘旦九门传奏章,高车大马来煌煌。路逢邹枚不暇揖,

腊月大雪过大梁。忆昔公为会昌宰,我时入谒虚怀待。

众中赏我赋高唐,回看屈宋由年辈。公事武皇为铁冠,

历厅请我相所难。我时憔悴在书阁,卧枕芸香春夜阑。

明年赴辟下昭桂,东郊恸哭辞兄弟。韩公堆上跋马时,

回望秦川树如荠。依稀南指阳台云,鲤鱼食钩猿失群。

湘妃庙下已春尽,虞帝城前初日曛。谢游桥上澄江馆,

下望山城如一弹。鹧鸪声苦晓惊眠,朱槿花娇晚相伴。

顷之失职辞南风,破帆坏桨荆江中。斩蛟断璧不无意,

平生自许非匆匆。归来寂寞灵台下,著破蓝衫出。

天官补吏府中趋,玉骨瘦来无一把。手封狴牢屯制囚,

直厅印锁黄昏愁。平明赤帖使修表,上贺嫖姚收贼州。

旧山万仞青霞外,望见扶桑出东海。爱君忧国去未能,

白道青松了然在。此时闻有燕昭台,挺身东望心眼开。

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彭门十万皆雄勇,

首戴公恩若山重。廷评日下握灵蛇,书记眠时吞彩凤。

之子夫君郑与裴,何甥谢舅当世才。青袍白简风流极,

碧沼红莲倾倒开。我生粗疏不足数,梁父哀吟鸲鹆舞。

横行阔视倚公怜,狂来笔力如牛弩。借酒祝公千万年,

吾徒礼分常周旋。收旗卧鼓相天子,相门出相光青史。

卷541_83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杜悰)」李商隐

帝作黄金阙,仙开白玉京。有人扶太极,惟岳降元精。

耿贾官勋大,荀陈地望清。旗常悬祖德,甲令著嘉声。

经出宣尼壁,书留晏子楹。武乡传阵法,践土主文盟。

自昔流王泽,由来仗国桢。九河分合沓,一柱忽峥嵘。

得主劳三顾,惊人肯再鸣。碧虚天共转,黄道日同行。

后饮曹参酒,先和傅说羹。即时贤路辟,此夜泰阶平。

愿保无疆福,将图不朽名。率身期济世,叩额虑兴兵。

感念肴尸露,咨嗟

参考资料:

《中华古诗词》,《李商隐诗全集》

宋代社会的风俗人情、桥梁建筑、道路交通等方面的了解做简要介绍。

宋代风俗人情

一、行装的准备和旅费的筹集

(一)行装的准备

行装在宋代称行李或行囊,如苏轼《与程德孺运使书》之一写道:"约程四月末间到真州,当遣儿子迈往宜兴取行李……始就逮时,僮仆鸟散,行囊旁午道中。"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林复》:"搜其行李,得朱椅、黄帷等物,盖林好祠醮所用者。"又称为行橐或囊橐,如陆游《衢州早行》诗有"参差发行橐,迢递望前顿"之句。叶梦得《平泉草木记跋》也有"病卧舟中,行橐萧然"的文句。再如《夷坚乙志》卷十二《章惠仲告虎》:"及登岸,马犹立不动,遂乘以行,告敕皆在身,但囊橐为兵携去。"

行李中的物品以出行时换洗的衣服为主,如《邵氏闻见录》卷十载:"司马温公依《礼记》作深衣、冠簪、幅巾、?带。每出,朝服乘马,用皮匣贮深衣随其后,入独乐园则衣之。"

除路上换洗的衣服外,伞和药品也是必不可少的。行人带伞,或防雨,或阻止日光暴晒。如洪迈《夷坚乙志》卷十二《大散关老人》载:"政和末,张魏公自汉州与乡人吴鼎同入京省试。徒步出大散关,遇暴雨,而伞为仆先持去,无以障,共趋入粉壁屋内避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湖翻》:"净慈、灵隐皆停堂,客僧数百皆渡江还浙东。内四僧偶别门徒,至中途忘携雨具,还取之,至江干则渡舟解维矣。"雨伞在宋代又称为雨盖。如岳珂《木呈史》卷十一《番禺海獠》载:"予之登也,挟二雨盖,去其柄。既得之,伺天大风,鼓以为翼,乃在平地,无伤也。"用伞防日晒的,《默记》卷中有载:"元丰末,王荆公在蒋山野次,跨驴出入。时正盛暑,而提刑李茂直往候见,即于道左遇之。……语甚久,日转西矣,茂直令张伞,而日光正漏在荆公身上,茂直语左右,令称伞就相公。公曰:'不须。若使后世做牛,须着与他日里耕田。'"此外,药品同样是人们外出时必备的。这可从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林复》所载中可知:"林复……及其潮阳,遇诸道间。搜其行李,得朱椅、黄帷等物,盖林好祠醮所用者,乃就鞫于僧寺中。林知必不免,愿一见家人诀别。既入室,亟探橐中药,投酒中饮之……"时人董汲还著有《旅舍备要方》,作者在序中说:"汲少小多病,因习医药,常思世人荣辱汨驰,喜怒妄作,饮食不节,兴居无常,倏忽之间,疾起不测,迫于仓卒,不暇药饵,以斯致困,可不惜哉。况宦游南北,客涉道途,冒触居多,邪气易入,方药备急,尤当究心,且如触寒心痛,冒热中喝,厥风涎潮,伏暑霍乱,急病急治,方可安全。推类求之,不能悉数,汲自业医以来,收经效奇方,计百余道,证治而法略,使览之者晓然可用,目之曰《旅舍备要方》,为一卷。庶几道途疾病,治疗有归。不敢私隐,具录如左。董汲序。"其药有治疗斑疹的神仙紫雪,有治疗痰证的小半夏汤、枳实丸,有治疗霍乱的丸方及厚朴汤、龙骨汤、大豉汤,有治疗腰痛的药棋子、神功丸,治疗妇人疾病的万安丸,小儿科的麝香膏,以及治疗耳、口、牙齿等病的赴筵散、细辛散,等等。

(二)旅费的筹集

旅费在宋代又称为路费、盘缠、盘费、裹足、行费、裹费等,如《夷坚乙志》卷七《布张家》:"邢州富人张翁,本以接小商布货为业。……张与路费,天未晓,亲送之出城。"《清平山堂话本》卷三《杨温拦路虎传》:"要归京去,又无盘缠。"《京本通俗·西山一窟鬼》:"吴秀才闷闷不已,又没甚么盘缠,也自羞归故里。"又,《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望家乡又在数千里之外,身下没些个盘缠。"《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唐)垌初欲言时,就曾鲁公借钱三百千。以言荆公了,必见逐。贫,用以作裹足。"《张协状元》一出:"些少裹足,路途里欲得支费,望周全不须劫去。"九出:"张协有些子,盘费钱,怕一路欲支遣。"又十九出:"程途怕远,只要钱支遣。"《宋会要辑稿》刑法二:"官员使命往来差防,送人常一二百人,止在道路。兵士虽给口食二升,裹费不足。"盘费在宋代也有旅费的意思,如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兵十二》载,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为完善每年"取押纲马"的制度,责令军政部门要分工协作,并明确"从各司量给盘费",以保证军马的安全运送。裹费之名在南宋罗大经所著的《鹤林玉露》乙编卷一《住山僧》中有载:"杨诚斋立朝时,计料自京还家之裹费,贮以一箧,钥而置之卧所。"

由于长途旅行,故此所需的路费数目也较大,需要经过一番筹备。或经过长期筹备,或典卖田地房产,或向亲友求助,或向富人借高利贷。其中借贷在当时颇为常见,如"缙云何丞相(执中)在布衣时贫甚,预乡贡,将入京师,无以为资,往谒大姓贷。"(5)又如《张协状元》二十出:"你出路日子在眼前,我一夜思之怕没盘缠,往大公家急忙去借典。"《夷坚支志丁》卷七《丁?科名》载:"?贷族党,得旅费,径入京师,补试太学,预贡籍。"《夷坚三志己》卷二《程喜真非人》:"吾欲权寄汝在守坟仆家数日,却营办道路盘费,相携去外方稳便团聚,汝意如何?"

二、行神祭祀

宋人有行前祭神的习俗,如苏轼《泗州僧伽塔》诗云:"我昔南行舟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这种行前祭神的习俗,在古代称为祖道,它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有生动的描绘:在《清明上河图》中部的平桥与高大的咚咚鼓楼之间,有一辆两个人前拉后推的重载独轮车,车前还有一头瘦驴使劲地蹬地牵引着它。在车上满载的物品上边有一条宽边的布幅遮盖着。这块布幅上面布满了文字花纹。另外还有一把大伞挂在这辆车上。这种车就是宋代都市中常见的串车。这辆串车的后面紧随着一行人,一人牵着一头蹇驴;他的后面跟随着一个仆从,仆人挑着行装,为防止阴雨天气,挑担一头也挂着一把伞,这伞的形状与串车所挂的那把伞略同。骑驴人的侧后方有三个衣着皂袍的人,两人恭立,摊手作送别状;另一个人单膝跪地,他的前面侧倒着一只黄羊。跪地之人仰面望着骑驴之人,口中好像还念念有词,而骑驴之人则回首顾盼,眼中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他们的行动、言语引起了周围人的关注。在他们的侧后方,有两个挑担的人回首张望着他们,另有两个人面向他们有议论,还有两个人侧视着他们在小声嘀咕些什么。据孔庆赞先生研究,这是典型的"祖道"祭祀场景。首先,祖的地点正在大门之外,这正如今天送客送出大门外一样;其次,所用祭品正是古代祖道时常用的黄羊或黄狗;再者,跪地之人正在祝告,而骑驴之人正在回首倾听,面露依依惜别之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乘驴者正是宋人所说的"策蹇重戴"的远游士人的典型形象。(6)

从文献记载来看,宋人的行神主要可以分为陆地行神和水上行神两种,其中陆地行神有梓潼君、五通神、紫姑神等,水上行神有天妃等。

梓潼君为蜀道行神,据北宋《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此神姓张,名恶之(一作亚之),晋人,居蜀之七曲山,后"战死而庙存"。传说唐玄宗、唐僖宗奔蜀时曾得其护佑,故封其为"济顺王"。宋代又因其传说帮助宋军平定王均、李顺之乱,故在咸平年间被宋真宗封为"英显武烈王"。同时,道教将其视为文昌司禄帝君,奉为主宰功名、禄位的神。因此,文人士大夫多将其供奉于家。如《铁围山丛谈》卷四载:"长安西去蜀道有梓潼神祠者,素号异甚。士大夫过之,得风雨送,必至宰相;进士过之,得风雨则必殿魁。自古传无一失者。"

五通神同样被一些宋人奉为行神,如《夷坚三志辛》卷五《吴长者》载:"乐平故老吴曾,字孝先,洁处重义,里社称为长者。尝有异乡客泊旅邸,置伞于房外,遂失之,来见吴曰:'微物不足惜,但贮五通神像,奉事多年,一旦属他人,道途无所依倚。知公长者,能为我访索乎?'"

关于江湖上行神之俗,在陆游《入蜀记》中多有记载,如"十三日,至富池昭勇庙,以壶酒特豕谒昭毅武惠爱灵显王神。……祭享之盛,以夜继日,庙祝岁输官钱千二百缗,则神之灵可知也。舟人云:'若精虔致祷,则神能分风以应往来之舟。'""四日,平旦,始解舟。舟人云:'自此坡泽深阻,虎狼出没,未明而行,则挽卒多为所害。'是日早,见舟人焚香祈神,云:'告红头须小使头长年三老,莫令错呼错唤。'问何谓长年三老?云梢工是也,长读长幼之长。乃知老杜'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之语,盖如此。""二十二日,……中夜后,舟人祀峡神,屠一?。""二十六日,……祭江渎庙,用壶酒特豕。庙在沙市之东三四里,神曰昭灵孚应威惠广源王,盖四渎之一,最为典祀之正者。"此外,龙王神也是宋人经常祭祀的行神。方勺《泊宅编》记鄱阳湖畔的"龙王本庙"云:"士大夫及商旅过者,无不杀牲以祭,大者羊豕,小者鸡鹅,殆无虚日。"又,周辉《清波杂志》卷二《小孤祠》:"辉平生四泛大江,备尝艰险,共载生死,系于沉浮之间。每过龙祠,薰炉沥觞唯谨。"范成大《骖鸾录》:"闰月一日,宿邬子口。邬子者,鄱阳湖尾了,名为盗区,非便风张帆,及有船伴不可过。大雪,泊舟龙王庙。二日,雪甚风横,祷于龙神。午霁,发船邬子。"洪迈《夷坚支志丁》卷七《芜湖龙祠》载:"绍熙五年春,江西安抚司将官林应趾部豫章米纲往金陵。抵芜湖,内一舟最大,所载千斛,中夜忽漏作,水入如涌,舟中之人惶窘无计。林具衣冠向龙祠拜祷……"又,卷八《潭州都监》载:"潭州兵马都监某,出于天马禁卫,离兵籍得官。既满秩,府帅使押米万石至鄂渚,因挈家行。道过青草洞庭湖,泊舟龙王庙下,当具牲牢礼谒。"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神灵被人们视为江湖上的行神。如方勺《泊宅编》卷三载道:"赣石数百里之险,天下所共闻。若雨少溪浅,则舟舫皆木义以待,有留数月者。虔州水东有显庆庙甚灵,或至诚祷之,则一夕长水数尺,送舟出石。故无雨而涨,士人谓之清涨。前此,士大夫有祷辄应,刻石以识于庙庭甚多。"赵蕃《舟行》诗也反映了宋人舟行祭江神时的情景:"夜来投宿定花浦,迄晓占风更前迈。波涛汹涌势莫遏,顾视吾舟真若芥。是时霜威甚可怖,篙师战缩不可耐。急温浊酒浇肺肝,向者肌寒人安在。自怜不比娄师德,未可轻犯垂堂戒。径搜苦语谢江神,恐惧偷生勿吾怪。"(7)?

宋代海上航行的保护神众多,如"台州临海县上亭保,有小刹曰真如院。东庑置轮藏,其神一躯,素著灵验。海商去来,祈祷供施无虚日"。(8)而沿海的福建地区就更多了,有仙游的东瓯神女、涵江的灵显侯、郡北的大官神、福州屿神、泉州"通远王神"等数位海神,他们均在各地有较大的影响,如兴化军城北的祥应庙神,也为海商所皈依,"商人远行,莫不来祈"。(9)又如泉州延福寺的"通远王神"在当地就广有影响。据文献记载,"每岁之春冬,商贾市于南海暨番夷者,必祈谢于此"。 (10)当地市舶司都要在九日山上举行盛大的祈风仪式,届时所有文武官员都要出席,并勒石纪胜。曾任泉州知府的真德秀在他所撰的《祈风文》中说道:"惟泉为州,所恃以足公私之用者,蕃舶也。……是以国有典礼……一岁而再祷焉。"又曰:"凡家无贫富贵贱,争像而祀之,惟恐其后。"但后来随着天妃(即后人所说的妈祖)信仰的崛起,这一仪式也被其代替了。

据文献记载及民间传说,天妃原为五代时闽王统军兵马使、莆田湄州人林愿第六女,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出生。少能言人祸福,且能乘席渡海,云游岛屿,人称龙女。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升化后,常穿朱衣飞翻海上,故民间设庙祀之,号通贤神女。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泉州首建天妃宫(即妈祖庙)。北宋宣和年间,路允迪奉命出使高丽,中途遭遇大风,八只船中有七只沉溺,独路允迪一舟因有"湄州神女"保佑完好无损。于是,路允迪出使回来后,上奏于朝,朝廷赐庙额为"顺济",正式列入国家祀典。至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统治者又封其为"灵惠夫人";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改封为灵惠妃。(11)于是天妃信仰在民间迅速盛行起来,官员奉命出使海外,商人出洋经商,渔民出海,在船舶启锚之前,总是要到天妃庙祭祀,祈求天妃保佑顺风和安全。"千里危樯一信风"。(12)时人刘克庄说"妃庙遍于莆(田),凡大墟市、小聚落皆有之"。(13)此外,其他沿海地区也相继建立了天祀庙。(14)

崇福夫人在福建、岭南也被人们视为海神。如《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后集卷二《崇福夫人神兵》载道:"广州城南五里,有崇福无极夫人庙,碧瓦朱甍,庙貌雄壮,南船往来,无不乞灵于此。庙之后宫绘画夫人梳装之像,如鸾镜、凤钗、龙巾、象栉、床帐、衣服、金银器皿、珠玉异宝,堆积满前,皆海商所献,各有库藏收掌。凡贩海之人,能就庙祈?,许以钱本借贷者,纵遇风涛而不害,获利亦不赀。庙有出纳二库掌之。船有遇风险者,遥呼告神,若有火轮到船旋绕,纵险亦不必忧。凡过庙祷祈者,无不各生敬心。"又,《夷坚支志戊》卷一《浮曦妃祠》载:"绍熙三年,福州人郑立之,自番禺泛海还乡。舟次莆田境浮曦湾,未及出港,或人来告:'有贼船六只在近洋,盍谋脱计?'于是舟师诣崇福夫人庙求救护。"此外,还有祭拜广利王的,如《夷坚乙志》卷四《赵士藻》载:"赵士藻,绍兴中权广东东南道税官。既罢,与同官刘令、孙尉共买舟泛海如临安。士藻挈妻子已下凡六人俱,初抵广利王庙下。舟人言:'法当具牲酒奠谒。'藻欲往,而令、尉者持不可。是夕,藻梦与二人入庙中,王震怒责之曰:'汝曹为士大夫,当知去就。大凡过一郡一邑,犹有地主之敬,今欲航巨浸而傲我不谒,岂礼也哉!'……"

行神和道神除要保佑人们交通安全外,还往往兼有其他职能。如宋人蔡 《铁围山丛谈》卷四载:"长安西去蜀道有梓潼神神祠,素号异甚。士大夫过之,得风雨送,必至宰相;进士过之,得风雨则必殿魁。自古传无一失者。"又,宋人刘昌诗《芦浦笔记》卷四也有一则题为"草鞋大王事"的故事,传说蜀道上有一千年古木,树叶繁茂,荫可庇一亩,因此往来的行者常常要到这株树下歇息。歇息时,一些行人在这里要换上新草鞋,而将走破的旧草鞋遗弃在此,或将旧草鞋挂在树枝上以为戏,久而久之,这株树上挂满了千百双旧草鞋。后来有人在这株树下卜问心事,并常常应验,遂敬以为神。有一天,一位士人上城应举时路过这里,他在树上用佩刀刻写了"草鞋大王,某年月日降"几个字。等他参加应举回来时,发现这里已经立起了四柱小庙堂。士人看后笑而不言,走开了。三年后,当他再次经过这里时,小庙堂已经变成了规模宏大壮丽的祠宇,并且有不少人家居住在这里。他看后大为惊讶,忙问周围百姓是什么原因,大家都说是草鞋大王灵验无比。于是,这一天士人留宿于此,夜里他托梦问此神:"神之名号不过是我一时戏书,为什么今天奉祠竟然如此之盛?你究竟是谁呢?"此神告诉他:"我本是附近驿传系统的老铺兵,平生不敢欺心,被裁汰之后,经常在这里帮助负重而行走困难的路人。不料天帝竟然记得我这一劳绩,但始终未能安排居处,承你书此'草鞋大王'之号,于是才受封并享用奉祀。"士人又问道:"那么,为什么卜问总是很灵验呢?"神答道:"这并不是我的神能,不过是及时上奏天帝,帝感其诚,于是才给予答复。"最后,士人请神能够预告自己的前程。第二夜,士人在梦中见神告道:"你一定会在某年登第,将来官职会达到某某品级。"果然后来一一应验。从这一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宋代行神崇拜的情况。(15)

此外,商人乘大船出海贸易时还有祈舶 风的风俗。舶 风为信风之一种,有了这种风,可使船乘风破浪,快速地到达目的地。陈岩肖《庚溪诗话》载道:"每暑月,则有东南风数日,甚者至逾旬而止,吴人名之曰'舶 风',云:海外舶船祷于神而得之,乘此风到江浙间也。"(16)苏轼《船 风》诗曰:"三旬已过黄梅雨,万里初来船 风;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惊飘簌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作者在诗序中还说:"吴中梅雨既过,飒然清风弥月,岁岁如此,吴人谓之舶 风,是时海舶初回,云此风与舶俱至云尔。"

三、卜行择吉

宋人出行有择日的习俗,这可从当时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如陆泳《吴下田家志》载:"出入忌月忌。"又,敦煌出土的伯三四○三《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历书》也载:"正月……二十日己丑火开,岁对九焦九坎疗病、嫁娶、出行吉。"《马可波罗行纪》在记载南宋都城临安风俗时说:"此地之人有下述之风习,……如有一人欲旅行时,则往询星者,告以生辰,卜其是否利于出行,星者偶若答以不宜,则罢其行,待至适宜之日。人信星者之说甚笃,缘星者精于其术,常作实言也。"(17)但也有不信于此的,如"(邵)康节先公出行不择日,或告之以不利则不行。盖曰:'人未言则不知,既言则有知,知而必行,则与鬼神敌也'……"(18)

四、分离习俗

宋代的分离习俗,据学者研究,有饯别送行、持金赠行和送别三种礼俗。

(一)饯别

饯别又称饯行、送行,其俗在宋代颇为盛行。据文献记载,中外商船出海时,市舶司机构照例要"支送酒食";有时还要设宴饯行,届时大小商人和水手、杂工均可参加。(19)

时人送亲朋友好远行时,往往要在城门外或郊外设送行酒宴。如《涑水记闻辑佚》载:"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无敢往别。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五总志》曰:"蔡元长自成都召还过洛,时陈和叔为留守,文潞公以太师就第,饯行于白马寺。"陆游《入蜀记》载:"(乾道)六年闰五月十八日,晚行,夜至法云寺,兄弟饯别,五鼓始决去。"周密《齐东野语》卷八《曹西士上竿诗》:"赵南仲……赴镇之日,朝绅置酒以饯。"又同书卷二十《刘长卿诗》:"刘后以召还,吴饯于郊外。"《醉翁谈录》佚文《苏小卿》:"美任归京,官吏送至邮亭饯别。"《清平山堂话本》卷一《柳耆卿诗酒江楼记》:"这柳耆卿诗词文,压于才士。因此近侍官僚喜敬者,多举孝廉,保奏耆卿为江浙路管下余杭县宰。柳耆卿乃辞谢官僚,别了三个行首,各各饯别而不忍舍,遂别亲朋,将带仆人,携琴、剑、书箱,迤逦在路。"《青琐高议》前集卷十《王幼玉传》还记载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饯别情景。故事载东都士人柳富与名妓王幼玉相恋,"富因久游,亲促其归。幼玉潜往别,共饮野店中。玉曰:'子有清才,我有丽质,才色相得,誓不相舍,自然之理。我之心,子之意,质诸神明,结之松筠久矣。子必异日有有潇湘之游,我亦待君之来。'于是二人共盟,焚香,致其灰于酒饮之。是夕,同宿于江上。翌日,富作词别幼玉,名《醉高楼》。词曰:'人间最苦,最苦是分离。伊爱我,我怜伊。青草岸头人独立,画船东去橹声迟。楚天低,回望处,两依依。后会也知俱有愿,未知何日是佳期?心下事,乱如丝。好天良夜还虚过,辜负我,两心知。愿伊家,衷肠在,一双飞。'富唱其曲以沽酒,音调辞意悲惋,不能终曲,乃饮酒相与大恸。富乃登舟"。《青琐高议》别集卷二《谭意歌传》也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故事载名妓谭意歌与潭茶官张正字相恋,后张调任他处,谭意歌"乃治行,饯之郊外。张登途,意把臂嘱曰:'子本名家,我乃娼类,以贱偶贵,诚非佳婚。况室无主祭之妇,堂有垂白之亲。今之分袂,决无后期。'张曰:'盟誓之言,皎如日月,苟或背此,神明非欺。'意曰:'我腹有君之息数月矣;此君之体也,君宜念之。'相与极恸,乃舍去"。筵酒之后,正式出行了!

宋代饯别之俗为古代祖帐之遗风,时人又称为祖席。(20)如《醉翁谈录》辛集卷二载:"魁行,桂为祖席郊外,仍赠以诗……"梅尧臣有诗曰:"古人相送赠以言,今人相送举以酒,酒行殷勤意岂 ,酒罢踌躇悲更有……"(21)?

(二) 持金赠行与送行诗

持金赠行是指亲朋好友送别时,赠以路费。如高登《辞馈金》诗序曰:"顷罢官临庆,士民 留不果,乃相与持金赠行,勤勤之意,既不可却,复不当受,因请买书郡庠,以遗学者,作诗谢之。"

宋代重文,故以诗词送行之俗也颇为盛行。这种诗词,时人称之为送行诗、送行词。如《鹤林玉露》乙编卷二《迁谪量移》载:"吕子约谪庐陵,量移高安,杨诚斋送行诗云:'不愁不上青霄去,上了青霄莫爱身。'盖祖杜少陵送严郑公云:'公若居台辅,临危莫爱身。'然以之送迁谪流徙之士,则意味尤深长也。"又,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一《蜀娼词》载:"传一蜀妓送行词云:'欲寄意,浑无所有,折尽市桥官柳。看君著上征衫,又相将放船楚江口。

后会不知何日又,是男儿,休要镇长相守。苟富贵无相忘,若相忘有如此酒。'亦可喜也。"

(三) 送别

宋人送别,当以男女情人之间的别离最为难舍难离。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一词就对此作了极其生动的描述:"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从这首词中还可知,宋人送行的时间一般在拂晓。自然亲人之间的生死离别,也是凄惨苦痛的。吕惠卿《建宁军节度使谢表》中所说的"衰疲远谪,人皆知其难堪;亲爱生离,闻者为之太息",就表达了当时官员远谪偏僻地区、与家人作生死告别时的心情。

而朋友之间的送别同样令人感动,范成大《吴郡志》中就记载了友人千里送人的动人故事。故事载南宋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范成大在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任上,奉旨召对,离成都回故乡苏州时,其友人闻悉后,纷纷与他送别:"四十里宿新津县。成都及此郡送客毕会邑中,借居僦舍皆满,县人以为盛。戊寅。为送客住一日,饭罢发遣令各归,留者尚十五六。新津县廨上雨傍风,无一宽洁处,送客贪于相送,欢然竟日,忘其居之陋也。""辛巳。招送客燕于眉山馆,与叙别。""蜀中送客至嘉川归尽,独杨商卿父子、谭季壬德称三人送至此,逾千里矣,乃为留一宿以话别。"

(四) 壮行

宋代出行时还有壮行之俗,届时亲人或朋友往往要为出行之人设酒壮行,如《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后集卷二《送夫入学》载:"宋嘉熙戊戌,兴化陈彦章混补试中。次年正月往参大学,时方新娶,其妻作《沁园春》以壮其行,词曰:'记得爷爷,说与奴奴,陈郎俊哉。笑世人无眼,老夫得法,官人易聘,国士难媒。印信乘龙,夤缘叶凤,还与扬鞭还得来。果然是,西雍人物,京样官坯。送郎上马三杯,莫把离愁恼别怀。那孤灯只砚,郎君珍重,离愁别恨,奴自推排。白发夫妻,青衫事业,两句微吟当折梅。彦章去,早归则个,免待相催。'一时传播,以为佳话。"有的还要赠以一些路费,如辛弃疾帅浙东时,曾为刘过壮行色,而且还送上一千缗钱作为其路费。

象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1. 关于与象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与象的诗句有哪些 1.跟大象有关的诗句

送密老位五峰(黄庭坚)

我穿高安过萍乡,七十二渡遶羊肠。

水边林下逢衲子,南北东西古道场。

五峰秀出云雨上,中有宝坊如侧掌。

去与青山作主人,不负法昌老禅将。

栽松种竹是家风,莫嫌斗绝无来往。

但得螺蛳吞大象,从来美酒无深巷。

西江月(侯善渊)

小隐不容沙芥,大通遍满诸方。混然灵廓查无疆。一性执其大象。火里烧成白雪,水中养就红阳。玉婴神变跨鸾凤。飞入西江月上。

四言诗十一首 其三(嵇康)

藻泛兰池。和声激朗。操缦清商。游心大象。倾昧修身。惠音遗响。钟期不存。我志谁赏。

寄欧阳侍郎(时在嘉州馈遗)(齐己)

又闻繁总在嘉州,职重身闲倚寺楼。大象影和山面落,

两江声合郡前流。棋轻国手知难敌,诗是天才肯易酬。

毕竟男儿自高达,从来心不是悠悠。

咏二疏(陶渊明)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

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

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

高啸还旧居,长揖储君傅;

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

离别情所悲,馀荣何足顾;

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

厌厌闾里欢,所营非近务;

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

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放意乐馀年,遑恤身后虑。

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

奉和行经破薛举战地应制(许敬宗)

混元分大象,长策挫修鲸。于斯建宸极,由此创鸿名。

一戎干宇泰,千祀德流清。垂衣凝庶绩,端拱铸群生。

复整瑶池驾,还临官渡营。周游寻曩迹,旷望动天情。

帷宫面丹浦,帐殿瞩宛城。虏场栖九穗,前歌被六英。

战地甘泉涌,阵处景云生。普天沾凯泽,相携欣颂平。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赵铎)

圣主今司契,神功格上玄。岂唯求傅野,更有叶钧天。

审梦西山下,焚香北阙前。道光尊圣日,福应集灵年。

咫尺真容近,巍峨大象悬。觞从百寮献,形为万方传。

声教唯皇矣,英威固邈然。惭无美周颂,徒上祝尧篇。

2.关于大象的古诗

1,《南乡子·相见处》五代 李珣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译文:日暮天晴,一位美丽纯真的少女,在越台前盛开的刺桐花下,和一位风度翩翩、俊雅倜傥的少年偶然相遇。两人擦肩而过,她仍偷偷回望,深情地注视着少年,故意掉下一双翠羽,匆匆骑象离开游人,趟过小河先走了。

2,《岭南江行》唐代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译文:江水南去隐入那茫茫云烟,遍地黄茅的尽头便是海边。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阳光灼热潭水里水蛭浮现。

3,《海人谣》唐代 王建

海人无家海里住,珠役象为岁赋。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译文:海人没有家,天天在海船中居住。他们每天都要出海去撷珍珠,杀象取牙来缴纳赋税。险恶的波浪翻涌连天,道路全被高山阻隔。皇宫中的珍珠、象牙常常堆满的府库。

4,《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唐代 李白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

译文:巨蛇横陈在洞庭湖畔,在江岛边将大象一口吞掉。吐出象骨堆成巴陵,告诉我这个传说的是楚国的遗老。

5,《象祠记》明代 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

译文:灵鹫山和博南山有象的祠庙。那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他当作神祭祀。

3.关于大象的古诗

1,《南乡子·相见处》五代 李珣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译文:日暮天晴,一位美丽纯真的少女,在越台前盛开的刺桐花下,和一位风度翩翩、俊雅倜傥的少年偶然相遇。

两人擦肩而过,她仍偷偷回望,深情地注视着少年,故意掉下一双翠羽,匆匆骑象离开游人,趟过小河先走了。 2,《岭南江行》唐代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译文:江水南去隐入那茫茫云烟,遍地黄茅的尽头便是海边。

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阳光灼热潭水里水蛭浮现。 3,《海人谣》唐代 王建 海人无家海里住,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译文:海人没有家,天天在海船中居住。

他们每天都要出海去撷珍珠,杀象取牙来缴纳赋税。险恶的波浪翻涌连天,道路全被高山阻隔。

皇宫中的珍珠、象牙常常堆满的府库。 4,《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唐代 李白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

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 译文:巨蛇横陈在洞庭湖畔,在江岛边将大象一口吞掉。

吐出象骨堆成巴陵,告诉我这个传说的是楚国的遗老。 5,《象祠记》明代 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

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 译文:灵鹫山和博南山有象的祠庙。

那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他当作神祭祀。

4.描写大象的诗和名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有感》)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有感》)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11.秋丛饶舍似陶家,遍饶篱边日渐斜.(元稹)1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1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1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的:《山居秋暝》)。

5.关于大象的诗歌

致大象的诗歌

你沉稳的步履

挎问着大地

你威严的长鼻

挑战着世纪

你的牙齿无比珍贵

这是你

入冢前的最后记忆

大象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哺乳动物。大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非洲象由雌象做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亚洲象则相反,是成年雄象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有时几个象群聚集起来,结成上百只大象。大象的皮层很厚,可有效防止蚊虫叮咬。象牙是防御敌人的重要武器。

6.关于描写大象的诗歌

庞大的躯体

柔柔的心

你的善良亲近你

不是寻得保护

而是心贴心的抱抱

咀嚼着草叶

回味着朴实

骑在你背上

悠悠时光在浑厚与踏实里

感受着你的稳重

一步一步迈向美好

长长鼻子一吸

甘霖普降

花香草艳

长长鼻子一卷

拦路树木横移

康庄大道

灿烂辉煌

冬日温暖阳光里

你眯缝着小眼睛

慈祥的模样像个小孩

7.关于象的古诗O(∩

《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李乂诘旦行春上苑中,凭高却下大明宫。

千年执象寰瀛泰,七日为人庆赏隆。铁凤曾鶱摇瑞雪,铜乌细转入祥风。

此时朝野欢无算,此岁云天乐未穷。《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李乂涌塔临玄地,高层瞰紫微。

鸣銮陪帝出,攀橑翊天飞。庆洽重阳寿,文含列象辉。

小臣叨载笔,欣此颂巍巍。《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八章》李乂星分邑里四人居,水洊源流万顷馀。

魏国君王称象处,晋家藩邸化龙初。青蒲暂似游梁马,绿藻还疑宴镐鱼。

自有神灵滋液地,年年云物史官书。《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六章》崔日用龙兴白水汉兴符,圣主时乘运斗枢。

岸上丰茸五花树,波中的皪千金珠。操环昔闻迎夏启,发匣先来瑞有虞。

风色云光随隐见,赤云神化象江湖。《人日兼立春小园宴》苏颋黄山积高次,表里望京邑。

白日最灵朝,登攀尽原隰。年灰律象动,阳气开迎入。

烟霭长薄含,临流小溪涩。宾朋莫我弃,词赋当春立。

更与韶物期,不孤东园集。《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苏颋北山东入海,驰道上连天。

顺动三光注,登临万象悬。俯观河内邑,平指洛阳川。

按跸夷关险,张旗亘井泉。晓岩中警柝,春事下搜田。

德重周王问,歌轻汉后传。宸游铺令典,睿思起芳年。

愿以封书奏,回銮禅肃然。《奉和圣制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感而成》苏颋汉东不执象,河朔方斗龙。

夏灭渐宁乱,唐兴终奋庸。皇威正赫赫,兵气何匈匈。

用武三川震,归淳六代醲。成皋睹王业,天下致人雍。

即此巡于岱,曾孙受命封。《兴庆池侍宴应制》苏颋降鹤池前回步辇,栖鸾树杪出行宫。

山光积翠遥疑逼,水态含青近若空。直视天河垂象外,俯窥京室画图中。

皇欢未使恩波极,日暮楼船更起风。《宿庐山,赠白鹤观刘尊师》包佶苍苍五老雾中坛,杳杳三山洞里官。

手护昆仑象牙简,心推霹雳枣枝盘。春飞雪粉如毫润,晓漱琼膏冰齿寒。

渐恨流年筋力少,惟思露冕事星冠。《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韩休一德光台象,三军掌夏卿。

来威申庙略,出总叶师贞。受钺辞金殿,凭轩去鼎城。

曙光摇组甲,疏吹绕云旌。左律方先凯,中鼙即训兵。

定功彰武事,陈颂纪天声。祖宴初留赏,宸章更宠行。

车徒零雨送,林野夕阴生。路极河流远,川长朔气平。

东辕迟返旆,归奏谒承明。

刘伯温是什么人物

人物简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汉族,字伯温,谥文成,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南田山武阳村于1948年划归温州文成县)。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他14岁时入处州郡学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他的老师郑复初就曾对刘伯温祖父说:"他日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你家门楣,振兴刘氏家族!"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刘伯温列为第一,将他与诸葛孔明相比,说刘伯温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 刘伯温果然是人中之杰。他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朝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在中进士后不久,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压制。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刘伯温隐居青田期间,潜心著述。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进行了一番总结,创作了著名的《郁离子》一书。而当此之时,全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元王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但各支反元义军又互相纷争,各不相让。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经过一番分析,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以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最有真龙天子之气,他领导的一支红巾军才是推翻元朝、建立新江山的队伍。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明太祖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明太祖,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明太祖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刘伯温出山之后,忠心耿耿地为朱氏效力,积极为明太祖出谋划策。他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而明太祖得到刘伯温的,正是如虎添翼。他基本上按照刘伯温为他定下的战略、战术行事,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于公元1363年在鄱阳湖与陈氏决战,将其势力彻底消灭。第二年,又依计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然后,明太祖派部队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准备在南方称帝。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明太祖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这是处州地区惟一不加税的一个县。不久又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至此,刘伯温本人的事业和青田刘氏家族的发展,都如日中天,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疾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刘伯温在青田过了2年的隐居生活,本来希望远离世间是非争夺。但是,他的智慧和才能实在太高,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间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1373年),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当了左丞相,指使别人诬告刘伯温,说他想霸占一块名叫"茗洋"的"有王气"的土地做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早就对刘伯温放心不下的明太祖,听到诬告后果然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刘伯温非常惶恐,于是亲自上南京向明太祖谢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回来。后来,胡惟庸升任右丞相。胡惟庸乃是天下第一大奸臣,可与秦桧相提并论。刘伯温更加忧虑,终于一病不起。 洪武八年(1375年),有病在身的刘伯温由皇帝朱元璋所派使者护送回家,不久在家忧愤而死,终年65岁。 刘伯温在南京时,胡惟庸曾派太医为刘伯温诊病送药,但刘伯温吃了他的药后,病情加剧。因此,当时人们怀疑刘伯温是胡惟庸下毒致死。他死后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县是1948年析置的新县,县名就是为了纪念刘基。 刘伯温不但是一位谋略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他的著作很多,流传于世的有《郁离子》10卷和《诚意伯文集》20卷。其中。代表作《郁离子》一书在中国思想上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刘伯温死后,葬于青田武阳夏山。据说,刘伯温死前曾预言胡惟庸必败,到时明太祖会为自己平反昭雪,他还特留下一封密奏给儿子,要他在日后明太祖想起自己的时候再上奏。5年后,胡惟庸果然垮台。又10年后,刘伯温果然被平反。明太祖还赐给刘氏家族金书铁券,特批刘氏成员可凭此免一次死罪。 悲剧性结局编辑本段 刘伯温在与淮西派首领李善长的争斗中占了上风,最终却被李善长的心腹、奸臣胡惟庸所害。 刘基,号伯温,足智多谋,思维缜密,料事如神,是朱元璋夺得天下、建立明王朝的第一谋士,朱元璋曾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然而,明朝开国后,刘基只被封了个次一等的爵位――诚意伯。虽然他执法如山,并且在与淮西派首领李善长的争斗中占了上风,最终却被李善长的心腹、奸臣胡惟庸所害。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总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主宰他的命运,直至生命的终结。 1、淮西派与浙东派拉开争斗序幕 朱元璋在解决了北元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生产和生活的政策,得到了好的效果,但此时,朝廷内部的矛盾又激烈起来,大臣分成两派,以地域为区分,开始了新的争斗。 这些所谓派别,实际上就是老乡会,大家都说一样的方言。朱元璋手下最大的老乡会就是淮西集团,会长本来应该是朱元璋,但考虑到他还兼任皇帝一职,所以当时是由李善长代理。这一集团人多势众,主要成员有李善长、郭兴、郭英、汤和、周德兴,还包括死去的常遇春等人,可以说这些人是朱元璋起家的班底。当时的人们见面都以会说淮西话为荣。 李善长何许人也,为什么是第一功臣?此人主要负责后勤和政务,如果把刘基比作张良,那么李善长就是萧何。他一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鞍前马后的劳顿,后勤工作不好搞,劳心劳力又不讨好。朱元璋是个明白人,所以在建国后,便以李善长为第一功臣,任命他为丞相。 李善长这个人的特点是外表宽厚,却心胸狭窄,谁敢和他过不去,就一定要解决对方。 俗话说恶人自有恶人磨。淮西集团很快遇到了对手,那就是浙东集团,首领就是刘基。 两个集团就在朱元璋眼皮底下开始了斗争,朱元璋似乎很有兴趣,他准备看一场好戏。 2、刘基处死李彬,与李善长结怨 李善长被朱元璋引为第一功臣,于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韩国公,这是很了不得的,因为当时朱元璋一共只封了六个公爵,其他五个人分别是徐达、常茂(常遇春儿子、李文忠、冯胜、邓愈,他们都是血里火里拼杀出来的一代名将,而出人意料的是,李善长排位居然还在这些人之上,名列第一。他也是公爵里唯一的文臣。 相比之下,刘基也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大功,却只被封诚意伯(伯爵。耐人寻味的是,他的俸禄也是伯爵中最低的,年俸只有240石,而李善长是4000石,多出刘基十几倍。 刘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许多重要决策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什么只得到这样的待遇?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难以解释。朱元璋是一个乡土观念很重的人,李善长是他的老乡,而且多年来只在幕后工作,从不抢风头,埋头干活,这样一个人朱元璋是很放心的。相对的,刘基是一个外乡人,更重要的是,刘基对事情的判断常常比他还要准确! 从龙湾之战到救援安丰,朱元璋想到的,他也想到了,朱元璋没有想到的,他还是想到了。换了你是皇帝,会容许这样的一个人在身边吗?而且这些决策并非安民之策,而是权谋之策,搞阴谋十分有用,外加刘基厚黑学的根底也很深,朱元璋时不时就会想起他劝自己不要去救韩林儿这件事。谁知他将来会不会对自己也来这么一手。 不杀他已经不错了,难道还想要封赏吗? 刘基一生聪明,但也疏忽了这一点。这也就决定了他在这场斗争中很难成为胜利者。 洪武元年,双方第一次交锋。当时的监察机构是仿照元朝建立的御史台,刘基是御史中丞,也就是说,他是言官的首领,此时的优势在刘基一边。 引发矛盾的导火线是一个叫李彬的人,是李善长的亲信,他由于犯法被刘基抓了起来,查清罪行后,刘基决定要杀掉他。此时正好朱元璋外出,李善长连忙去找刘基说情,刘基却软硬不吃,还将这件事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大怒,命令立刻处死李彬。不巧,这份回复恰巧落在了李善长手里,他不敢隐瞒,但也怒不可遏。为了救自己的亲信一命,他想了一个借口,他相信只要讲出这个借口,刘基是不会拒绝他的求情要求的。 他找到刘基,对他说:“京城有很久不下雨了,先生熟知天文,此时不应妄吧。” 李善长可谓老奸巨猾,他明知刘基深通天文之道,以此为借口,如刘基坚持要杀李彬,大可将天不下雨的责任推到刘基的身上,当时又没有天气预报,鬼知道什么时候下雨。 然而刘基的回答是:“杀李彬,天必雨!” 李彬就这样被杀掉了。李善长被激怒了,他开始准备自己的第一次反击。 刘基敢说这样的话,应该说他是有一定把握的,他确实懂得天文气象,可问题在于即使是今天的天气预报也有不准的时候。 这一次刘基的运气不好,过了很久也不下雨,等到朱元璋一回来,李善长积聚已久的能量爆发了出来,他煽动很多人攻击刘基。朱元璋是个明白人,并没有难为刘基。但刘基自己知道,这里是呆不下去了,于是在当年八月,他请回了老家。 临走前,正值当时朱元璋头脑发热,想把首都建在老家安徽凤阳,同时还积极准备远征北元。刘基给了朱元璋最后的建议,建都凤阳是绝对不行的,而北元还有很强的实力,轻易出兵是不妥当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又对了。应该说,当时的朱元璋是很理解刘基的,他对刘基的儿子说过,现在满朝文武都结党,只有刘基不和他们搞在一起,我是明白人,不会亏待他的。 朱元璋这次可真是被刘基给蒙了,刘基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在临走之前已经布下了自己的棋子―――杨宪。杨宪是刘基的死党,他得到了刘基的指示,接任御史中丞,准备对淮西集团的反攻。 3、胡惟庸从幕后走到台前 这位杨宪也不简单,他韬光养晦,扶植高见贤等人,并利用言官的力量,不断收集李善长的黑材料,并经常在朱元璋面前打小报告,说李善长无才无德,不能委以重任。朱元璋不是蠢人,知道杨宪说这些话的目的何在,开始并未为之所动,对李善长依然十分信任,但时间长了,他也慢慢对李善长有了看法,对李善长多有指责。十一月,他召回了刘基,并委以重任。淮西集团全面被打压,浙东集团开始占上风。 浙东集团眼看就要成为胜利者,李善长十分忧虑,他明白自己已成靶子,淮西集团岌岌可危,而自己又不便亲自上阵,与淮西集团公开叫板;他左思右想,为何不学学刘基呢?找一个代言人,但这个人又不能太有威望,要容易控制。于是他看中了胡惟庸,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选择最终让他踏上了不归之路。 胡惟庸是李善长的老乡,他很早就追随朱元璋,却一直不得意,总是干些知县之类的小官。但他确是个有能力的人。在得到李善长的首肯后,他成了淮西集团新的领袖。这场斗争最终将在他手中结束。 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浙东集团春风得意、准备一鼓作气打败淮西的时候,事情又发生了变化。由于刘基言语过于直接,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沟通技巧,很多人开始在朱元璋面前说他的坏话,朱元璋对这个足智多谋的第一谋臣也起了疑心,于是就有了后来那次决定刘基命运的谈话。 4、朱元璋与刘伯温谈话四伏 这一天,朱元璋单独找刘基谈话。双方以拉家常开始了谈话,就在气氛渐趋融洽时,朱元璋突然变换了脸色,以严肃的口气问刘基,如果换掉李善长,谁可以做丞相? 刘基十分警觉,马上说道:“这要陛下决定。” 朱元璋的脸色这才好看了点,他接着问:“你觉得杨宪如何?” 这又是一个陷阱,朱元璋明知杨宪是刘基的人,所以先提出此人来试探刘基。 刘基现在才明白,这是一次异常凶险的谈话,如果稍有不慎,就会人头落地!他马上回答:“杨宪有丞相的才能,但没有丞相的器量,不可以。” 但考验还远远没有结束,朱元璋接着问:“汪广洋如何?” 这是第二个陷阱,汪广洋并不是淮西集团的成员,朱元璋怀疑他和刘基勾结,所以第二个提出他。 刘基见招拆招,回答道:“此人很浅薄,不可以。” 朱元璋很佩服地看了刘基一眼,这是个精明的人啊! 他说出了第三个人选:“胡惟庸如何?” 刘基松了口气,说出了他一生中最准确的判断:“胡惟庸现在是一头小牛,但将来他一定会摆脱牛犁的束缚!” 说完这句话,刘基知道考验已经过去了,但他错了,下一个问题才是致命的。 朱元璋终于亮出了杀着,他用意味深长的口气说道:“我的相位只有先生能担当了。” 大凡在极度紧张后,人们的思想会放松下来,刘基也不例外,他终于犯了一次错误,这次错误却是致命的。 他回答朱元璋:“我并非不知道自己可以,但我这个人嫉恶如仇,皇上慢慢挑选吧。” 这句话说得非常不合适,自居丞相之才不说,还说出所谓嫉恶如仇的话,如刘基所说,谁是恶呢? 刘基的昏劲还没有过去,又加上了一句话:“现在的这些人,在我看来并没有合适的。”朱元璋就此与刘基决裂。 5、第一谋士之死谁之罪? 至此之后,刘基不再得到朱元璋的信任,他虽明白自己地位不如前,但仍然坚持在朝中为官,为浙东集团撑台。但朱元璋不是那么好打发的。 洪武三年,朱元璋亲自下书给刘基,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你年纪这么老了,应该在家陪老婆孩子,何苦在这里陪着我呢。” 这意思就是,我要炒你鱿鱼,走人吧。刘基只好回到了乡下。 这时,浙东集团的另一干将杨宪失去了刘基的帮助,很快被淮西派排挤,本人也性命不保,被胡惟庸找个借口杀掉了。在这场斗争中,淮西集团最终大获全胜。 刘基明白,自己失败了,他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好好在家养老,度此一生。可是在这场斗争中,失败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胡惟庸成了丞相,他没有放过刘基,指使手下状告刘基,此时刘基已经没有官位,还能告他什么呢?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实在是至理名言。刘基的罪状是占据了一块有王气的地。所谓王气实在是个说不清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没有也没有,只看你的目的是什么。 于是朱元璋再次下诏处罚刘基,官都没了,还罚什么呢?朱元璋有办法,他扣除了刘基的退休金。 刘基陷入了绝望,但他的智慧又一次发挥了作用,他没有在原地等死,而是出人意料地回到了京城。 这实在是很绝的一招,他明白,胡惟庸对付他的根本原因在于朱元璋,只要自己回到京城,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让他放心,自己的性命就有保证。 但这次,他又错了。 洪武八年正月,刘基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注意这点探视刘基,胡惟庸随身的医生给刘基开了药方。刘基吃了药后,病情越来越重,过了不久就死去了。 关于刘基的死因,后来胡惟庸案发后,医生供认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刘基的。这也成为了胡惟庸的罪状之一。 很多人都知道,胡惟庸和刘基有仇,朱元璋也知道,却派他去探望刘基。而刘基这样有影响的人,胡惟庸是不敢随便动手的,不然也不会让刘基在他眼皮底下逍遥五年,他很有可能是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许。无论此事是否朱元璋指使,但毫无疑问,刘基之死朱元璋是负有责任的。 刘基一生足智多谋,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对形势判断准确,思维缜密,能预测事情的发展方向。虽然他本人并非真如民间传说那样,有呼风唤雨的本事,但从他的判断和预测能力来看,料事如神并非过分的评语。他和诸葛亮一样,已经作为智慧的象征被老百姓所铭记。 胡惟庸胜利了,他在朱元璋的帮助下打败了浙东集团,除掉了天下第一谋士刘基。现在他大权在握,李善长也要给他几分面子。 但他真的是最后的胜利者吗?历史的回答是否定的。

带里的诗句

400、千里双眸

[宋] 陈坦之 《沁园春·睡起闻莺》

401、千里家山入梦频

[宋] 刘黻 《寄西弟六首》

402、千里出山云有色

[宋] 释文准 《十二时颂》

403、楚泽云迷千里目

[宋] 刘筠 《泪二首》

404、师在千里外

[宋] 陆文圭 《读史》

405、明月人千里

[宋] 黄彦平 《感事寄怀王彦舟侍郎苏景谟大夫》

406、千里相民两寂寥

[宋] 叶茵 《香奁体五首》

407、千里如期倒屣迎

[宋] 张孝忠 《复友人上官藻》

408、拜寿不辞千里远

[宋] 李商叟 《寿陈左相》

409、青山千里复千里

[宋] 张埴 《拟寄雪平诸兄弟及叔侄辈》

410、离吴别楚三千里

[宋] 陶谷 《寄赠梦英大师》

411、城郭千里无人烟

[宋] 滕岑 《甲申大水二首》

412、千里春风

[宋] 黄革 《酹江月/念奴娇》

413、千里谬莫追

[宋] 陈淳 《谨所之赠王氏子》

414、岂知咫尺隔千里

[宋] 汪应辰 《次汉英教授示和尹少稷韵四首》

415、三千里路

[宋] 侯彭老 《踏莎行·十二封章》

416、千里且命驾

[宋] 五迈 《简延平李公足择善》

417、双亲千里外

[宋] 郑居中 《挽雇学正》

418、图成携得千里行

[宋] 王铚 《黄州栖霞楼苏翰林所赋小舟横截春江是也曾竑》

419、晨粥应缘千里到

[宋] 陈著 《寿法椿长老二首》

420、千里欣欢太守名

[宋] 郑侠 《权府黄叔粲朝双门落成之会有感而作》

421、膏田千里翳桑柘

[宋] 王拱辰 《耆英会诗》

422、南国逾千里

[宋] 仲并 《送刘大谏赴漳州四首兼寄建州太守赵左司》

423、千里来登徐孺榻

[宋] 李复 《上延帅沈内翰》

424、千里足

[宋] 曾布 《江南好/忆江南》

425、客路八千里

[宋] 王清惠 《李陵台和水云韵》

426、耕桑千里庆西成

[宋] 王遂 《宛陵道院成用吴尚书韵》

427、千里莼丝未下盐

[宋] 徐似道 《莼菜二首》

428、千里江头访故人

[宋] 陈文蔚 《别仓使二首》

429、千里闽越天南隈

[宋] 朱槔 《用东坡武昌寒溪韵三篇》

430、千里脉络兹要会

[宋] 陈岘 《楚南伟观楼》

431、荆棘五千里

[宋] 赵汝回 《寄昭武冯司户》

432、俊气駸駸千里驹

[宋] 叶大年 《挽王学正》

433、就种棠阴千里

[宋] 叶路钤 《贺新凉/贺新郎》

434、金城千里谁能护

[宋] 曾开国 《摸鱼儿·望层霄》

435、梁宋千里传膏腴

[宋] 王洋 《寄曹嘉父》

436、千里提封勤赞理

[宋] 许应龙 《赠林粹》

437、劳君千里度山川

[宋] 赵汝腾 《送陈善世》

438、骏马日千里

[宋] 张舜民 《东武二首》

439、奔波水陆数千里

[宋] 王奕 《祖庭观丁歌》

440、千里相看谁与同

[宋] 邓深 《绝句》

441、一点灵犀千里月

[宋] 何文季 《寄石溪》

442、行来人世尘千里

[宋] 董楷 《绩溪书怀》

443、北使三千里

[宋] 董师谦 《钱塘怀古》

444、江湖千里秋风客

[宋] 尹公远 《齐天乐·江湖千里秋风客》

445、千里画图阔

[宋] 王禹偁 《月波楼咏怀》

446、千里绿芜平野北

[宋] 宋庠 《北台》

447、千里客愁为销尽

[宋] 汪立中 《题宝方洞》

448、民社犹千里

[宋] 吴泳 《送新蓬州程倅》

449、敝裘千里北风寒

[宋] 杨时 《书怀》

450、河倾千里瞰词源

[宋] 孔武仲 《试院书事呈子骏明叔三篇》

451、云山千里雁初飞

[宋] 曾渊子 《九日登翰苑台》

452、妾见痛隔三千里

[宋] 张登辰 《赭衣舂》

453、千里远从师

[宋] 夏竦 《奉和御制读后周书》

454、反匶逾千里

[宋] 刘宰 《代挽前人二首》

455、丛林障我千里目

[宋] 王灼 《游空山》

456、夕阳暝色来千里

[宋] 寇国宝 《题阊门外小寺壁》

457、千里关山思召伯

[宋] 李大同 《蔡谟公归田赠别》

458、为渠千里作衾箪

[宋] 陈宓 《延平得雪》

459、千里长春人不老

[宋] 张明中 《贺新郎·卓茕欧阳子》

460、二千里外空相望

[宋] 胡仲参 《寄懒庵》

461、黄河润千里

[宋] 范质 《诫儿侄八百字》

462、我行三千里

[宋] 袁甫 《江东巡部纪行》

463、君行千里轻所历

[宋] 木待问 《千里思》

464、五湖千里吞吴天

[宋] 王阮 《龙塘晚游一首》

465、千里棠阴晓角悲

[宋] 周南 《太平州陈大监挽章》

466、忽闻千里讣

[宋] 储泳 《闻石分司芸隐讣》

467、千里相望劳远梦

[宋] 徐瑞 《寄山村仇公》

468、千里水面铺轻烟

[宋] 四锡 《李暮吹笛歌》

469、乡关阻绝三千里

[宋] 翁 《贻里中旧游》

470、翠色照千里

[宋] 柴元彪 《同朱山长游江郎》

471、折冲千里

[宋] 翁溪园 《水龙吟·镇淮楼下旌旗》

472、千里雪浪皆能透

[宋] 释道川 《参玄歌》

473、千里云山空别恨

[宋] 岳霖 《过灵山述怀》

474、兼有千里陂

[宋] 叶适 《灵岩》

475、燕去又为千里客

[宋] 潘玙 《闲居》

476、试穷千里登临日

[宋] 吕声之 《紫霄亭》

477、千里神寒觅句年

[宋] 赵汝迕 《哭赵蹈中》

478、千里攘臂跃

[宋] 张咏 《悼蜀四十韵》

479、命驾易千里

[宋] 晁谦之 《送侄子靖还九经堂》

480、为霖遍泽一千里

[宋] 钱闻诗 《神林浦庙》

481、产驹一日可千里

[宋] 何麟瑞 《天马歌》

482、坐幄每闻千里胜

[宋] 邓忠臣 《和胡宿韵寄蒋之奇》

483、摇摇千里棹

[宋] 丁谓 《又五言十韵》

484、千里归来寻旧约

[宋] 陶梦桂 《追次前韵》

485、千里儒流

[宋] 彭正大 《琐寒窗·千里儒流》

486、三千里外有知已

[宋] 释了惠 《鸣雁松林接待》

487、回思故国三千里

[宋] 田锡 《代书呈苏易简学士希宠和见寄以便题之于郡斋》

488、榆柳欲千里

[宋] 卷刚中 《和楼枢密宿泗道中书事用存字韵二首》

489、千里区区谩往来

[宋] 释智深 《颂古十二首》

490、行郡敢辞千里路

[宋] 李彦方 《题万年宫》

491、千里故人如念我

[宋] 郑刚中 《梅》

492、不远来千里

[宋] 宋孝宗 《和史浩曲宴澄碧殿诗》

493、千里观风使节来

[宋] 尹洙 《和河东施待制二首》

494、天遥皓月人千里

[宋] 张伯玉 《答延平王八使君望江亭见怀之什》

495、一片淮云千里月

[宋] 武衍 《送蕙坡赵富阳赴高邮元幕见次》

496、千里遇知音

[宋] 丘葵 《寄南剑詹野渡先生》

4、骅骝开路日千里

[宋] 陈傅良 《翁诚之尉慈溪再拟祖送不及》

498、千里雄风三伏寒

[宋] 李中立 《凌云台》

499、千里相思总一心

[宋] 俞桂 《秋夜》

500、碧云千里号归鸦

[宋] 邵博 《泊云安下大风骤雨作柏梁体一篇》

501、毕姓弟兄千里月

[宋] 邵桂子 《饯魏州判鹏举》

502、对面相忘千里书

[宋] 王佐才 《赠徐子虚画鱼》

503、酒醒帆千里

[宋] 魏庭玉 《贺新凉/贺新郎》

504、千里婵娟

[宋] 马子严 《月华清·瑟瑟秋声》

505、千里潇湘秋气清

[宋] 卫泾 《为乐提刑寿二首》

506、白发垂堂千里别

[宋] 李春叟 《送熊飞将军赴丞相麾下》

507、明发又为千里别

[宋] 严羽 《临川逢郑遐之之云梦》

508、海陵相望一千里

[宋] 李芬 《送吴将军元瑜》

509、千里难并

[宋] 柴望 《阳关三叠》

510、千里暮云心

[宋] 蔡槃 《留别》

511、三千里外劝人耕

[宋] 留硕 《劝农三首》

512、好风来千里

[宋] 王予可 《生查子·夜色明河静》

513、故人相望千里

[宋] 俞处俊 《百字令/念奴娇》

514、平芜千里绿迢迢

[宋] 曹豳 《题括苍冯公岭二首》

515、水陆三千里

[宋] 华岳 《次李信州七十韵》

516、千里推车轴

[宋] 牟巘五 《挽师步理》

517、常流对面如千里

[宋] 魏野 《寄陈越学士托附魏仲容》

518、片帆千里悬明月

[宋] 顾禧 《送任文荐归闽》

519、尘埃漠漠一千里

[宋] 艾可翁 《九日止诸少登高》

520、相思二千里

[宋] 穆修 《赠适公上人》

521、似千里迢遥

[宋] 谭宣子 《西窗烛》

522、青鞋布袜千里来

[宋] 聂兼善 《游洞霄》

523、圣主不劳千里召

[宋] 石延年 《下第集句》

524、可怜千里无穷景

[宋] 刘扶 《题净土寺》

525、飘蓬千里水云宽

[宋] 徐集孙 《赠黄羽士》

526、千里俄惊秋泪零

[宋] 黄榦 《代王维谨挽李察院二首》

527、千里洗袢热

[宋] 史弥宁 《再次王宰簿喜雨聊句韵》

528、送尽海天千里目

[宋] 周嵩 《近闻》

529、梦魂莫逐人千里

[宋] 史尧弼 《师伯浑至青神约访而潜归以诗相别因戏之》

530、千里以为期

[宋] 刘珙 《送元晦》

531、岂止数千里

[宋] 陈舜俞 《中秋翫月宴友》

532、千里重来我更羞

[宋] 宋伯仁 《寄白子元》

533、千里江湖德量宽

[宋] 刘季裴 《寿巩守》

534、千里春风棠蔽芾

[宋] 刘鉴 《贺周总管岸轩迁居回任》

535、三千里外面尊堂

[宋] 释崇岳 《送谦侍者还乡省亲》

536、后夜月千里

[宋] 姚勉 《送胡教授之沅水任》

537、远接洮西千里白

[宋] 宋构 《关山雪》

538、弓疲矢尽三千里

[宋] 戴表元 《题苏李泣别图二首》

539、千里洪崖秋水隔

[宋] 曹邍 《寄豫章诗社》

540、江南千里霎时间

[宋] 邬虑 《翻香令·醉和春恨拍阑干》

541、寂寞孤成一千里

[宋] 陈襄 《楼上曲·金徒抱箭寒更起》

542、汉江千里清溶溶

[宋] 张去惑 《重建羊侯祠和王原叔句》

543、怀人月千里

[宋] 翁森 《寄陈古堂》

544、千里平铺鸭头绿

[宋] 陈延龄 《恩波桥》

545、风随兰麝香千里

[宋] 黄彦辉 《元宵词二首》

546、金雀觚棱千里外

[宋] 刘埙 《西湖明月引/江城梅花引》

547、瑶水三千里

[宋] 许安世 《和蓬莱阁赏雪赋诗》

548、赤城千里传

[宋] 陈岩肖 《甘露》

549、飞雪千里积

[宋] 许将 《成都运司西园亭诗·雪峰楼》

550、约住忙中千里鹤

[宋] 许月卿 《辞贾徽州二首》

551、春风早趁人千里

[宋] 孙介 《送钱叔依使君之南安》

552、道阻五千里

[宋] 邹浩 《别零陵》

553、千里常随莽荡风

[宋] 孙岩 《初归》

554、二千里外寻君话

[宋] 陈藻 《冬至寄行甫腾叔》

555、如何驿使行千里

[宋] 张宋卿 《忆罗浮寄曾元功二首》

556、蹴踏千里空

[宋] 晁公溯 《地行莫如马》

557、合沓千里奔

[宋] 张显 《军山》

558、千里爰疏灌堋泉

[宋] 薛田 《成都书事百韵》

559、婵娟千里

[宋] 罗志仁 《菩萨蛮·晓莺催起》

560、此时撇起千里恨

[宋] 钱公辅 《蓬莱行》

561、千里欢腾祖帐

[宋] 李洤 《满庭芳·麦秀连云》

562、天连远水碧千里

[宋] 吴竿 《集君山》

563、山高水阔三千里

[宋] 钱氏 《题壁》

564、三千里外山东河北夺鼓搀旗

[宋] 释慧远 《临济和尚赞》

565、叠帐深千里

[宋] 陶弼 《永平寨道中》

566、家山千里远

[宋] 黄子行 《小重山·一点斜阳红欲滴》

567、明日人千里

[宋] 伍梅城 《摸鱼儿·极知君》

568、千里江山秀

[宋] 吴锡畴 《还友人诗卷》

569、扣门粮食局休千里齎

[宋] 张镃 《韩子师尚书致仕》

570、千里如指掌

[宋] 田况 《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元日登安福寺塔》

571、上饶此去逾千里

[宋] 王曾 《送钱易》

572、一膜不透千千里

[宋] 车若水 《见筼窗先生》

573、家山回首三千里

[宋] 赵佶 《在北题壁》

574、千里来寻物外乡

[宋] 陈阐 《题梅仙山》

575、禅龛坐隔几千里

[宋] 吴则礼 《寄革露传祖宣老二首》

576、对月人千里

[宋] 章甫 《次韩无咎途中寄陆务观》

577、故人千里余

[宋] 洪迈 《书空对月》

578、青云千里有前期

[宋] 宋真宗 《赐神童蔡伯禧》

579、乃知千里秋

[宋] 释智圆 《早秋》

580、区区千里逐狂夫

[宋] 杜氏 《北行作》

581、千里乡心最可怜

[宋] 郑会 《分宁县斋》

582、涵濡千里涧

[宋] 度正 《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

583、其如千里何

[宋] 赵崇嶓 《咫尺》

584、江南海北三千里

[宋] 释绍嵩 《重经故人旧居》

585、不辞千里远

[宋] 张继先 《送元规游麻姑》

586、千里伤春意未忘

[宋] 余靖 《落花》

587、梦到五湖千里外

[宋] 黄庶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思山斋》

588、全晋一年千里空

[宋] 释宗印 《题佛刹》

589、迢迢千里月

[宋] 李华 《寄从弟》

590、三千里外

[宋] 释祖元 《偈三首》

591、怒势突千里

[宋] 梁介 《止水亭》

592、潇湘烟雾隐千里

[宋] 胡宏 《渔子》

593、肯怨江山千里还

[宋] 胡梦昱 《步王卢溪韵》

594、千里远驰承宠命

[宋] 高迈 《夜泊李阳驿》

595、笞配黥流动千里

[宋] 高斯得 《编局》

596、去家千里外

[宋] 朱淑真 《寄大人二首 其一》

5、闲情千里旧风波

[宋] 林概 《越中五咏·离席》

598、千里清辉光足

[宋] 郑达可 《念奴娇·嫩凉如水》

599、目共荆溪千里月

[宋] 周必大 《次韵王仲谟仲宁唱酬二首》

600、一千里外未识面

[宋] 高翥 《赠番易程克已》

601、一纵千里目

[宋] 留元崇 《中阁禅院》

602、千里宦情随处好

[宋] 胡仲弓 《和抱拙韵》

603、一百千里驰

[宋] 葛绍体 《送竹洲叶成之归省后参学》

604、三月千里道

[宋] 蔡渊 《仲弟未归岁晚有怀》

605、千里秋毫一望中

[宋] 蔡元厉 《中阁》

606、隔千里兮共明月

[宋] 葛天民 《寄杨诚斋》

607、江风千里月一轮

[宋] 陈起 《寿楼监丞》

608、弃走却千里

[宋] 程永奇 《与孙自修祝和甫读宛陵山谷诗》

609、明月人千里

[宋] 顾逢 《寄宁海诗社诸友》

610、客枕方酣千里梦

[宋] 王迈 《枕上复用道间级字韵呈同人》

611、千里绿烟芳草合

[宋] 周古 《赠胡侍郎荣归》

612、千里望群贤

[宋] 徐玑 《九日初四日分韵得然字》

613、山带岷峨千里秀

[宋] 郭令孙 《隆庆府》

614、不辞登陟来千里

[宋] 石景立 《迎赵清献公游雁荡》

615、千里溪山娱暇日

[宋] 林宗放 《和府判给事登叠嶂楼喜雨韵》

616、蝇随骥尾犹千里

[宋] 徐钧 《杜茂》

617、柳堤千里跃青骢

[宋] 杨亿 《窦咏从淮阳军》

618、寻山不惮千里远

[宋] 周文璞 《寒食曲》

619、千里独摇鞭

[宋] 朱昂 《送新知永州陈秘丞瞻赴任》

620、千里客来如海若

[宋] 杨徵 《题徐氏金湖书院》

621、千里藉承流

[宋] 陈天麟 《送太守李公》

622、片时千里江南路

[宋] 王茂孙 《高阳台·迟日烘晴》

623、家辞南越地千里

[宋] 释保暹 《寄洪洲新建知县张康》

624、故乡此去三千里

[宋] 黄棆 《元日待漏院会宰执诗》

625、而今相望各千里

[宋] 韩维 《对雨思苏子美》

626、莫云千里乡心远

[宋] 张绍文 《江亭晚眺》

627、迢迢千里程

[宋] 朱翌 《读杜诗至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舟人偶来告饥》

628、千里淮山信脚行

[宋] 张氏 《寄陈秋塘》

629、整衔易辔便千里

[宋] 李吕 《送黄仲甄赴廷试》

630、往副千里愿

[宋] 赵汝绩 《环碧园饯信守赵兰皋分韵得燕字》

631、千里孤云飞

[宋] 叶清臣 《游摄山栖霞寺》

632、故情千里远

[宋] 潘柽 《岁莫怀旧》

633、二千里路到吾家

[宋] 潘牥 《谢林簿遗庐阜茶芽》

634、悬天注地千里强

[宋] 孙嵩 《公无渡河·公乎渡河不可航》

635、提封方数千里兮

[宋] 孙因 《越问·封疆》

636、千里江山常若此

[宋] 薛师石 《和葛天民》

637、千里旷游瞩

[宋] 罗公升 《夜月怀超然故台》

638、数千里致良不易

[宋] 叶寘 《送熊掌熊白》

639、精进日千里

[宋] 戴埴 《和王教暮春出游》

640、千里诗书野意违

[宋] 薛嵎 《林景云参学》

641、千里尽平陆

[宋] 赵挺之 《送罗正子年兄出使二浙》

642、千里一宵征

[宋] 张玉娘 《幽州明马客》

643、岂不见赤骥摇足千里

[宋] 钱时 《示槱默》

644、骐骥千里志

[宋] 赵希逢 《和寄大庚郭县尉》

645、虽然欲行千里

[宋] 释慧开 《请行新桥》

646、一千里月正圆夜

[宋] 赵希桐 《中秋》

647、未穷千里目

[宋] 汤乔年 《梁宝寺》

648、千里阻关河

[宋] 赵湘 《寄梁鼎殿丞》

649、区区数千里

[宋] 唐介 《碧落洞》

650、明蟾千里心

[宋] 钱易 《中秋夜守让南厅玩月》

651、发兴合穷千里目

[宋] 蒋恢 《甲辰腊日遣兴》

652、千里必重趼

[宋] 蒋堂 《虎丘山》

653、猾寇千里地

[宋] 金君卿 《代人送广州刘待制》

654、一千里候无宵警

[宋] 何正臣 《送程给事知越州》

655、又如片言之善应千里

[宋] 真德秀 《舞鹤亭歌》

656、一瞬极千里

[宋] 吴师孟 《和章质夫成都运司园亭诗·雪峰楼》

657、江山千里接仁风

[宋] 滕元发 《寄越州范希文太守》

658、千里关山季子裘

[宋] 真山民 《自适》

659、千里乡关愁梦里

[宋] 杨冠卿 《顷岁如番禺与庆传十六兄遇上饶后五年胥会於》

660、跋涉千千里

[宋] 童蒙 《宿青绥铺》

661、发轫见千里

[宋] 陈长方 《寄黄端冕时从张丞相幕中》

662、目送飞花千里去

[宋] 郑伯英 《和清卿雪溪泛舟晚登华盖亭》

663、合稽尚隔三千里

[宋] 詹慥 《舟行遣兴》

664、千里暮烟愁不尽

[宋] 张佖 《边上》

665、远隔千里之殊

[宋] 张伯端 《禅定指迷歌》

666、江湖旱地千里赤

[宋] 释善珍 《呈傅左司》

667、晚风千里泛清涛

[宋] 刘倓 《隐秀亭》

668、送君千里归

[宋] 游酢 《饯贺方回分韵得归字》

669、有客自千里

[宋] 游何 《绍兴乙居秋仲冒雨独游阳华岩胜绝未让淡山岩》

670、风霜千里未归身

[宋] 释尚能 《金山寓居》

671、春风千里别

[宋] 郑克已 《别蒋世修》

672、二公气岸皆千里

[宋] 郑樵 《夏日题王右丞冬山书屋图》

673、伴我行千里

[宋] 释子涓 《偈三首》

674、千里常思道义欢

[宋] 冯京 《谢鄂粹南宫城》

675、伏枥已无千里志

[宋] 刘应时 《山中三首》

676、千里旌旗拥六飞

[宋] 余知阁 《绝句三首》

677、千里共此凄凉心

[宋] 连文凤 《寄庐陵刘国博会孟先辈》

678、千里漫来骑只鹤

[宋] 王朝佐 《送林道会归平阳》

679、方当羽檄驰千里

[宋] 陈杰 《赠艾校尉》

680、千里暮云碧

[宋] 萧回 《应景乐·金陵故国》

681、报春风千里

[宋] 赵希汰 《沁园春·持节浙东》

682、一点神光千里在

[宋] 虞展 《宝唐帖》

683、千里斧截截

[宋] 安如山 《曹将军》

684、千里接江湖

[宋] 李大临 《送张职方出守高安》

685、燕飞古巷人千里

[宋] 林表民 《挽王房州伯洪》

686、暮容千里晴

[宋] 郑作肃 《中秋登青原台》

687、千里瞰江岸

[宋] 蔡齐 《小孤索同黄士殷同赋》

688、八千里路

[宋] 鲜于枢 《鹊桥仙 珊瑚网法书题跋卷九》

689、千里访名刹

[宋] 林季仲 《送真歇禅师》

690、关何千里隔蛮乡

[宋] 林岊 《盘石》

691、千里山川浮王气

[宋] 范晞文 《题江湖伟观》

692、明月人千里

[宋] 朱埴 《点绛唇·绣被鸳鸯》

693、三千里地孤寒客

[宋] 遇僧 《题来安县兴国寺》

694、千里赋远游

[宋] 谢章 《天柱》

695、千里幽怀一凭栏

[宋] 李觏 《留题归安尉凝碧堂》

696、京华去蜀三千里

[宋] 范祖禹 《长安》

6、龙媒八尺千里姿

[宋] 龚复 《题韩干马》

698、千里受真乐

[宋] 林宪 《台州郡治十二诗太守尤延之命赋·静镇堂》

699、千里病眠鸿雁影

[宋] 林亦之 《得舍弟行可盐官病后书》

700、南望荆门千里外

[宋] 王溥 《寄邓洵美》

701、千里渴骥奔横川

[宋] 方逢振 《示湖田庵僧》

702、制成千里寄相思

[宋] 方凤 《辽西曲》

703、千里遗踪子细寻

[宋] 林用中 《方广圣灯次敬夫韵》

704、千里还绿润

[宋] 林之奇 《贺雨拜表》

705、湖南三千里

[宋] 李刘 《鱼游春水·湖南三千里》

706、千里秋苗如普润

[宋] 黄朝散 《和士曹曹文林省题九龙岩》

707、回溪千里指顾间

[宋] 石应孙 《游黄山》

708、关山千里梦

[宋] 黄大受 《宿岳阳张漕书堂》

709、汝颍东流千里遐

[宋] 刘奉世 《蔡州道中》

710、极目江南千里恨

[宋] 王氏 《寄父》

711、千里两声喧洞壑

[宋] 黄非熊 《瑞松坞》

712、千里秋毫掌中看

[宋] 黄复之 《滕王阁》

713、白石已仙千里死

[宋] 白珽 《题王大令保母帖》

714、望美行兮千里

[宋] 刘翰 《余久客都城秋风思归作楚语和吴郎菱叩舷之》

715、千里暮涛空寂寞

[宋] 徐棫翁 《凤凰台》

716、帝青八万四千里

[宋] 朱继芳 《野望》

717、裂眥明千里

[宋] 宋宁宗 《潇湘八景·远浦帆归》

718、扫却千里恨

[宋] 黄升 《游金精山》

719、西狩还经千里栈

[宋] 岑津 《题韩干马》

720、千里耕桑安土俗

[宋] 翁逢龙 《祈雪》

721、雁过家千里

[宋] 柴随亨 《宿袁州枫林邸》

722、千里功名歧路

[宋] 卓田 《昭君怨·千里功名歧路》

723、身远觚稜几千里

[宋] 陈岩 《少微峰》

724、江山千里故园心

[宋] 吴大有 《杂诗》

725、半生景慕空千里

[宋] 陈郁 《忆浪颠》

726、折冲千里岂辞劳

[宋] 吕定 《调兵》

727、千里湖山咫尺间

[宋] 宗必经 《滕王阁》

728、远匪千里隔

[宋] 邹登龙 《山上有白云》

729、何须千里马

[宋] 晃冲之 《问讯次九日韵》

730、归梦三千里

[宋] 吕信臣 《漳州写怀》

731、千里在咫尺

[宋] 释德止 《浯溪图》

732、湖山千里和气中

[宋] 叶巽斋 《寿汤吏部》

733、迷时千里隔

[宋] 释有权 《偈三首》

734、虽然颜面睽千里

[宋] 赵善傅 《秋夜有怀孟兄》

735、枕边千里梦

[宋] 叶元素 《留宿山家》

736、八千里路到梅阳

[宋] 释云岫 《西庵夜坐》

737、迢遥千里心

[宋] 赵师秀 《月夜怀徐照》

738、千里淮山信脚行

[宋] 张弋 《寄秋塘》

739、千里旌旗已渡江

[宋] 邓林 《任蛮奴》

740、千里客归时

[宋] 吴复斋 《送何推官》

741、江外三千里

[宋] 晏颍 《临蜕遗诗》

742、梦回飞蝶三千里

[宋] 吴可 《和人闻笛》

743、人千里

[宋] 刘颉 《满庭芳》

744、归心千里追飞帆

[宋] 钱藻 《送程给事知越州》

745、深谷弥千里

[宋] 唐询 《华亭十咏·华亭谷》

746、出令走千里

[宋] 邓有功 《送曾子华游赣》

747、上方一目尽千里

[宋] 李庭 《游广胜寺东岩》

748、去雁情千里

[宋] 丁高林 《怀胡怡斋府教》

749、归梦每逾千里去

[宋] 李孝先 《春日有感》

750、西极蹄千里

[宋] 宋无 《寄翰苑所知》

751、千里复安居

[宋] 曾寓轩 《满江红·细数班行》

752、望极千里眼

[宋] 何异 《高峰山》

753、家山千里云千叠

[宋] 曾极 《往舂陵作》

754、千里银光寒不缺

[宋] 吴汝弌 《朅来》

755、千里长江势渺芒

[宋] 方信孺 《三城》

756、皓月明河千里

[宋] 刘一止 《西河·山驿晚》

757、苍茫千里隔

[宋] 汪炎昶 《六月二十一日大雨数里外旱如故是岁淮浙皆大》

758、三千里外赚吾来

[宋] 释清旦 《颂古四首》

759、千里通渠竟达河

[宋] 易士达 《汴水》

760、三千里外谁耐面热而汗迸流

[宋] 释如净 《无用顶相赞》

761、不辞千里过江淮

[宋] 李至 《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762、广永几千里

[宋] 刘木 《酬卧云》

763、一目千里收

[宋] 游九功 《浯亭望横山》

764、六千里外驱旃旆

[宋] 乐雷发 《题钟尚书北征诗稿》

765、几千里地弓刀运

[宋] 刘壎 《挽绵汉简诸公》

766、复命千里驾

[宋] 向旙 《从吴傅朋游芝山登五老亭以驾言出游分韵赋诗》

767、故关千里未归心

[宋] 胡朝颍 《旅夜书怀》

768、客路迢迢千里

[宋] 越娘 《西江月·一自东君去後》

769、相望千里共婵娟

[宋] 高登 《中秋月》

770、千里不一见

[宋] 程珌 《器吴范二姊》

771、直北中原数千里

[宋] 钟明 《书义倡传后》

772、千里倦行客

[宋] 林逋 《春日送袁成进士北归》

773、关河契三千里

[宋] 李昉 《赠邓洵美》

774、千里受记来安禅

[宋] 并叙 《次韵子瞻游径山》

775、不能千里走

[宋] 释昙颖 《四明十题其十·师子岩》

776、急镫人千里

[宋] 刘之才 《菩萨蛮·题花曾蘸花心露》

777、千里来问疾

[宋] 释维琳 《常州问东坡疾》

778、不孤迢递来千里

[宋] 楼鎌 《琼花行》

779、千里无虞安狱市

[宋] 谢伋 《送孙仲举徽猷罢郡造朝》

780、犹能千里见秋毫

[宋] 元绛 《巡按睦州过乌龙山》

781、桂管三千里

[宋] 沈说 《征途》

782、频年千里客

[宋] 林尚仁 《怀潘寒岩》

783、凭栏千里豁

[宋] 葛逸 《虎丘呈元机上人》

784、千里空葭有雁回

[宋] 周弼 《香径》

785、艰危剑阁三千里

[宋] 程戡 《送钤辖馆使王公》

786、书寄碧云千里雁

[宋] 缪鉴 《春题》

787、客程二千里

[宋] 陈深 《送冯茂叔分教岂城》

788、千里当眉睫

[宋] 周德辉 《大观堂》

789、千里空回首

[宋] 赵闻礼 《千秋岁·莺啼晴昼》

790、静夜月明千里

[宋] 王师锡 《如梦令·竹上一翠》

791、白璧当天千里共

[宋] 刘昉 《潭州》

792、千里高名挂里闾

[宋] 姚宏 《梦笔驿》

793、远水碧千里

[宋] 鲁交 《江楼晴望》

794、苍梧千里地虽远

[宋] 翁升 《挽蔡西山先生》

795、千里平沙地

[宋] 许尚 《华亭百咏·沙冈》

796、寸心千里同

[宋] 朱元升 《应潮潭》

7、千里蟾光发

[宋] 孙甫 《和运司园亭·月台》

798、家书千里懒开眼

[宋] 彭正建 《绝句》

799、千里山川真再造

[宋] 王益柔 《遥题钱公辅众乐亭》

800、千里波平瑟瑟风

[宋] 钱明逸 《垂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