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令人叫绝的心理学效应
2.siri(苹果智慧型语音助手)详细资料大全
有哪些令人叫绝的心理学效应
1.瓦拉赫效应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2.门坎效应
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3.共生效应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4.刻板效应
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并受到器重和青睐。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实践证明,经常受到这种“待遇”的学生,会顿觉凉水浇身,丧失了学习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至产生颓废情绪。
5.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有时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指的是知觉对象给知觉者留下第一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具体说,就是初次与人或事接触时,在心理上产生对某人或某事带有情感因素的定势,从而影响到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对决策中收集正确的情报加以分析而言,这种效应是不利的。无论第一印象是好或是坏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分析。
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往往比较偏颇。如果在招聘考试和考察员工绩效时,只凭第一印象,就会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
首因效应在招聘过程中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貌取人。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应聘者容易赢得主考官的好感,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因此在选拔人才时,既要听其言、观其貌,还要察其行、考其绩。
6.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势,从而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的一贯看法。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相对应的两种效应。首因效应一般在较陌生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而近因效应一般在较熟悉的情况下产生影响。两者都是对人或事的片面了解而主观臆断,使得决策信息失真。
7.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视了其它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它有时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晕轮”,这都会干扰对信息的评价,要克服晕轮效应就必须坚持客观,不掺杂主观成分。
8.蝴蝶效应
1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研究“长期天气预报”问题时,出现了疑难问题:她在计算机上用一组简化数据模拟天气的演变,原本是想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但是,事与愿违,多次计算表明,初始条件的极微小差异,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心理情绪也是如此,有一组显示,一个人在单位被领导训了一顿,心里很恼火,回家冲妻子发起了脾气,妻子无来由地被训,也很生气,就摔门而去。走在街上,一条宠物狗拦住了去路,“汪汪”狂吠,妻子更生气啦,就一脚踢过去,小狗受到踢打,狂奔路过一个老人面前,把老人吓了一跳。正巧这位老人有心脏病,被突然冲出的小狗一吓,当场心脏病发作,不治身亡。
洛伦兹发现了微小差异导致的巨大反差,她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振动翅膀,它煽动起来的小小漩涡与其他气流汇合,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
在对人力的管理中,人事管理工作者如果灵活运用人事心理效应,就能充分调动下属或人才的积极性,使人尽其才,才尽其能,从而使工作效能达到最优。
9.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智商很高。”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表现超常。
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运用到人事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我想早点听到你成功的消息。”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产生。
10.贝尔效应
英国学者贝尔天赋极高,有人说他毕业后若研究晶体和生物化学,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另一条道路,把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了科学高峰,此举被称为贝尔效应。
贝尔效应要求领导者具有伯乐精神和人梯精神,要以单位和集体为先,慧眼识才,放手用才,敢于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积极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机会。
11.鲶鱼效应
从前,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们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只有一条渔船能做到带活鱼回港。后来,人们发现这条船的鱼槽内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而已。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类”后,也会因紧张而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延长了寿命。这就是“鲶鱼效应”。
运用鲶鱼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目前,一些机关单位实行的公开招考和竞争上岗,就是很好的典型。这种方法能够使人产生危机感从而更好地工作。
12.海潮效应
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引力小则出现小潮。此乃海潮效应。人才与社会时代的关系也是这样。社会需要人才,时代呼唤人才,人才便应运而生。对于一个单位来说,要通过调节对人才的待遇,以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从而加大本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现在很多知名企业都提出这样的人力管理理念: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
13.名片效应
有一位求职青年,应聘几家单位都被拒之门外,感到十分沮丧。最后,他又抱着一线希望到一家公司应聘,在此之前,他先打听该公司老总的历史,通过了解,他发现这个公司老总以前也有与自己相似的经历,于是他如获珍宝,在应聘时,他就与老总畅谈自己的求职经理,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果然,这一席话博得了老总的赏识和同情,最终他被录用为业务经理。这就是所谓的名片效应。也即两个人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
恰当地使用"心理名片",可以尽快促成人际关系的建立,但要使"心理名片"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善于捕捉对方的信息,把握真实的态度,寻找其积极的、你可以接受的观点,"制作"一张有效的"心理名片"。其次,寻找时机,恰到好处地向对方"出示"你的"心理名片",这样,你就可以达到目标。掌握"心理名片"的应用艺术,对于人际交往记忆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14.异性效应
李女士是某公司公关部经理。她联系颇广,出师必胜,为公司立下赫赫战功。公司的原料奇缺,材料科的同志四处奔走,却连连碰壁,而李女士外出联系,不久问题便迎刃而解。公司资金周转严重失灵,急需,急得总经理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又是李女士风尘仆仆,周旋于银行之间,竟获得上百万元。李女士因此备受领导器重,工资、奖金一加再加。有人试图总结李女士成功的秘诀,发现她除了具有清醒的头脑,敏捷的口才,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接物待人灵活之外,和她端庄的容貌、娴雅的仪表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男营业员接待女顾客,一般要比接待男顾客热情些。上述李女士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如今的社会还是一个男性占很大优势的社会,外出办事多数要和男性打交道,由女性出面较为顺利,这便是心理学上所谓?quot;异性效应"。这种现象是建立在异性相吸引的基础上的。人们一般比较对异兴趣,特别是对外表讨人喜欢,言谈举止得体的异兴趣,这点女性也不例外,只不过不如男性对女性那么明显。有时为了引起异性注意,男性还特别喜欢在女性面前表现自己,这也是"异性效应"在起作用。不过"异性效应"不能滥用。女性外表漂亮,讨人喜欢,如果再加上交往得当,在异性面前办事容易,这是正常的;反之,若为达到某一目的,用色相去引诱别人那就不道德了。男性对异性,尤其是年轻漂亮的异性热情些,客气些也无可非议,但把异性当作刺激,想入非非,让人感?quot;色迷迷"的,就超过限度了,因此,与异性接触要把握住"度"。
15.责任分散效应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喊叫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时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6.詹森效应
有一名运动员叫詹森,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人们借此把那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竞技场上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名列前茅,力雄厚"与"赛场失误"之间的惟一解释只能是心理素质问题,主要原因是得失心过重和自信心不足造成。有些人平时"战绩累累",卓然出众,众星捧月,造成一种心理定势: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再加上赛场的特殊性,社会、国家、家庭等方面的厚望,使得其患得患失的心理加剧,心理包袱过重,如此强烈的心理得失困扰自己,怎么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呢!另一方面是缺乏自信心,产生怯场心理,束缚了自己潜能的发挥。
如何走出"詹森效应"的怪圈呢?首先,要认清"赛场"的目的,克服恐惧感,赛场并不可怕,只是比平常正规一些而已。其次,要平心静气地走出狭隘的患得患失的阴影,不贪求成功,只求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赛场是高层次水平的较量,同时也往往是心理素质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树立自信心,一份耕耘必定有一份收获。最终定会交付满意的答卷。
17.“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酸葡萄”心理是指自己努力去做而得不到的东西就说是“酸”的,是不好的,这种方法可以缓解我们的一些压力。比如:别人有一样好东西,我没有,我很想要,但实际上我不可能得到。这时不妨利用“酸葡萄”心理,在心中努力找到那样东西不好的地方,说那样东西的“坏话”,克服自己不合理的需求。
“甜柠檬”心理就是认为自己的柠檬就是甜的,“甜柠檬”是指自己所有而摆脱不掉的东西就是好的,要学会接纳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优势,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千万不要轻易说自己这不好,那不如人,不妨试试“甜柠檬”心理学会接纳自己,逐渐增强自信。
18.“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钮扣,继而脱掉大衣。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这一社会心理学概念的出处。 “南风效应”给人们的启示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比如:有些同学与大家在一起时很凶很要强,一次、两次可能因为你很凶,要了别人强,占了上风,但不久你就会发现你已经失去了朋友。我们可以还看到,在与别人发生矛盾,各不相让,到最后往往是两败俱伤,想想如果学学“南风”两人平心静气地好好谈谈,结果是否会好许多呢?
19.心理学中的巴纳姆效应
朋友一次问我世界上什么事最难。我说挣钱最难,他摇头。哥德巴赫猜想?他又摇头。我说我放弃,你告诉我吧。他神秘兮兮地说是认识你自己。的确,那些富于思想的哲学家们也都这么说。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就开始问自己,然而都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然而,即便如此,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我的追寻。
正因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当中,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从众心理便是典型的证明。
其实,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比如,在公共汽车上,你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张大嘴打了个哈欠,他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为他们受暗示性不强。哪些人受暗示性强呢?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检查出来。
让一个人水平伸出双手,掌心朝上,闭上双眼。告诉他现在他的左手上系了一个氢气球,并且不断向上飘;他的右手上绑了一块大石头,向下坠。三分钟以后,看他双手之间的差距,距离越大,则暗示性越强。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个人便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常常不能正确地知觉自己。
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得是否也适合你呢?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这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
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打多相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来说,很多人请教过先生后都认为先生说的“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加上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20.培哥效应
在有些电视节目中,曾有人做过所谓奇特的记忆表演。一般都是在舞台上立一块黑板,然后随意让观众说出一些词语、数字、节目名称、公式、外语单词等等,并按序写在黑板上。表演者在这一过程中不看黑板,但他却能根据观众的要求准确地讲出其中的任意一项内容,甚至还能把全部内容倒背出来。
这种表演看起来十分神奇,其实只不过是运用了培哥记忆术,产生了“培哥效应”罢了。这种方法实际上并不难,它是自创一套记忆编码,比如,⑴——帽子,⑵——眼镜,⑶——围巾,⑷——衣服,⑸——腰带,⑹——裤子……并熟练地记下来,然后通过联想与要记的材料相连接。比如要求你记住这样几个词:⑴大象,⑵打气,⑶洗澡,⑷电风扇,⑸自行车,⑹水……这样你就可以把大象与固定编码的第一号帽子联系起来,联想到大象的鼻子上戴了一顶帽子。要记住第六个词“水”时,把它与裤子产生联想——水把裤子弄湿了。
通过这样的编码联想,记起来就不困难了。因为在联想时,我们有意识地把联想的事物放大,表象清晰而奇特。例如要记住第四个词——电风扇与衣服发生联想时,如果表象是电风扇吹开了衣服就很一般,但如果想象成电风扇穿了一件羽绒服,就非常奇特,这就更便于记住这一对象。
培哥记忆术的固定编码有很多种,如按照自己身体各部分的上下编号,按进门后能看到的东西编码,按自己的亲朋好友的姓名编号等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避免记忆的枯燥单调,使其妙趣横生了。当然,这种方法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去经常锻炼,并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联想奇特醒目非同一般。
21.迁移效应
在学习心理学中,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效应”。它有三种效应方式:
先行学习A促进了后继学习B的效应,称为正效应;先行学习A 干扰和阻碍了后继学习B的效应,称为负效应;先行学习A促进了后继学习B无任何影响,称为零效应。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注意有关迁移条件产生的条件,就会发生不必要的迁移现象,如,日本司机在美国开车,常发生困难,甚至出现。这主要是因为在日本是“车左、人右”,而在美国却恰好相反。当然,如果运用好迁移效应就可能产生下面的效果。如,在棒球队员中选拨出高尔夫球的集训队员;让会英语的人去突击学习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一般都有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这一理论给学习的启示是:
一是要注意发现概念、原理的相同、相通之处。
二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总结,即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掌握那些具有规律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三是要广泛地积累各方面的学习经验。
四是要注意防止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定势。
22.反馈效应
反馈原来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把放大器的输出电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输入电路中,以增强或减弱输入讯号的效应。心理学借用这一概念,以说明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而这种对结果的了解又起到了强化作用,促进了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一心理现象称做“反馈效应”。
下面是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的心理实验:
心理学家罗西与亨利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测验。主试对第一组学习的结果每天都告诉学生,对第二组学生只是每周告诉他们一次,而对第三组,则一次也不告诉。如此进行了8周教学。然后改变做法,第一组与第三组对调,第二组不变,也同样进行了8周教学。结果除第二组稳步地前进,继续有常态的进度外,第一组与第三组的情况大为转变:即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而第三组的成绩则突然上升。这说明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是即时反馈比远时反馈效果更大。
心理学家布朗的实验表明,反馈方式不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学生自己进行的主动反馈要优于教师的反馈。这给我们的启示在于:
一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及时地进行自我反馈,避免毫无目的的学习和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的学习方式。
二是重视老师在作业或试卷上所作的评语,认真总结自己学习上存在的优缺点,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三是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取得高分时不骄傲,仍坚持继续努力;成绩不理想时不要丧失信心,决心迎头赶上。
23.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一词是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的。他以此来概括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所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还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
24.水桶效应
一个木制水桶的容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所以在一个团队、群体中,劣者的危害极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水桶效应”。
siri(苹果智慧型语音助手)详细资料大全
Siri是苹果公司在其产品iPhone4S,iPad 3及以上版本手机和Macbook上套用的一项智慧型语音控制功能。Siri可以令iPhone4S及以上手机(iPad 3以上平板)变身为一台智慧型化机器人,利用Siri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读简讯、介绍餐厅、询问天气、语音设定闹钟等。
SIRI 是 Speech Interpretation & Recognition Interface 的首字母缩写,原义为语音识别接口。
Siri可以支持自然语言输入,并且可以调用系统自带的天气预报、日程安排、搜寻资料等套用,还能够不断学习新的声音和语调,提供对话式的应答。
2016年6月13日,在苹果开发者大会WWDC发布了产品siri的新功能。
2017年苹果WWDC开发者大会上,Siri的更新当中,加入了实时翻译功能,支持英语、法语、德语等语言,未来将陆续进行支持,与此同时,Siri的智慧型化还进一步得到提升,支持上下文的预测功能,类似此前发布的谷歌助手,用户甚至可以用Siri作为Apple TV的遥控器。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苹果语音助手 外文名 :Siri 成立时间 :2007年 软体类型 :语音助手 类似软体 :Google Now 、 Cortana、度秘 开发者 :苹果公司 基本介绍,研究背景,技术来源,支持设备,功能介绍,使用技术,概况介绍,前端方面,后台技术,网页搜寻,知识计算,软体套用,十一功用,专利侵权,流量需求,涉黄争议,问题曝光,处理,监管盲点, 基本介绍 研究背景 Siri成立于2007年,2010年被苹果以2亿美金收购,最初是以文字聊天服务为主,随后通过与全球最大的语音识别厂商Nuance合作,Siri实现了语音识别功能。 技术来源 Siri 技术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局所公布的 CALO 计画:一个让军方简化处理一些繁复庶务,并具学习、组织以及认知能力的数字助理,其所衍生出来的民用版软体 Siri 虚拟个人助理。 支持设备 原生: iPhone 4S iPhone 5 iPhone 5C iPhone 5S iPhone 6 iPhone 6 Plus iPhone 6S iPhone 6S Plus iPhone SE iPhone 7 iPhone 7 Plus iPhone 8 iPhone 8 Plus iPhone X iPhone XS iPhone XS Max iPhone XR The new iPad(iPad3) 具备Retina显示屏的iPad(iPad4) iPad mini iPad Mini 2 iPad Mini 3 iPad Mini 4 iPad Air iPad Air 2 iPad Air 3 iPad Pro iPod touch5 iPod touch6 注:iPhone4S的Siri支持中文需要iOS 6.0(或更高版本) The new iPad支持Siri需要iOS6.0(或更高版本) 越狱后: iPhone 3GS iPod touch 4 iPhone 4 iPad 1 注:1.越狱后是利用Siri Proxy 中转接入苹果官方伺服器或FeelSiri伺服器。 2.iPhone 3GS 和 iPod touch 4 支持iOS 5和iOS 6 系统下的Siri移植。由于iOS 7 不支持这两款设备,故不能移植。 3.iPhone 4 除支持iOS 5和iOS 6 外,因为可以升级iOS 7。不排除iOS 7移植Siri可能。 4. iPad 1 可以在IOS 5下移植Siri。由于不能升级iOS 6和iOS 7 故不能移植。 5.除iPad 1不是完美GUI移植。在iOS 6 环境下,iPad 2完成了完美GUI移植。 功能介绍 使用者可以通过声控、文字输入的方式,来搜寻餐厅、**院等生活信息,同时也可以直接收看各项相关评论,甚至是直接订位、订票;另外其适地性(location based)服务的能力也相当强悍,能够依据用户默认的居家地址或是所在位置来判断、过滤搜寻的结果。 功能改进 不过其最大的特色,则是人机的互动方面,不仅有十分生动的对话接口,其针对用户询问所给予的回答,也不至于答非所问,有时候更是让人有种心有灵犀的惊喜,例如使用者如果在说出、输入的内容包括了『喝了点』、『家』这些字(甚至不需要符合语法,相当人性化...),Siri 则会判断为喝醉酒、要回家,并自动建议是否要帮忙叫计程车。 Siri 和系统的整合更加紧密 Siri 在并购前的版本整合了大量网路服务的 APIs 。比如 OpenTable,Tickets,Taxi Magic 等等。 而 Siri 被苹果收购了之后, 他已经被整合为系统的一部分了。 在 iOS 5的 Siri 中,出现新短讯息之后,互动由 Siri 发起。说明他已经常驻系统后台并且可以接管重要的系统功能了。(除了短讯息还有天气,时钟,Maps 等等) Siri 支持的语言 截至IOS6.1,Siri支持中文(国语 - 中国),中文(粤语 - 中国香港),德文(德国),德文(瑞士),义大利文(义大利),义大利文(瑞士),日文,法文(加拿大),法文(法国),法文(瑞士)英文(澳大利亚),英文(美国),英文(英国),英文(澳大利亚),西班牙文(墨西哥),西班牙文(美国),西班牙文(西班牙)和韩文。 iOS10的Siri 使用技术 概况介绍 Siri所用到的技术,很多人会回答,人工智慧以及云计算,的确,总体来说,是这两样技术,不过,这种概述感觉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何不直接说“计算技术”(注意,不是计算机技术)呢。因此,在本文,我将介绍下我了解 Siri 可能用的技术(由于有个人猜测,不一定准确)。 iOS9的Siri能帮你做更多 前端方面 在前端方面,即面向用户,和用户互动(User Interface,UI)的技术,主要是语音识别以及语音合成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是把用户的口语转化成文字,其中需要强大的语音知识库,因此需要用到所谓的“云计算”技术。而语音合成则是把返回的文字结果转化成语音输出,这个技术理论上本地就能完成,但不知道Siri是否如此,当然,在云端完成也并无不可,在当前无线频宽下,那点语音流量根本不算什么。 与合作 后台技术 后台技术,这些其实才是真正的大角色。这些技术的目的就是处理用户的请求,并返回最匹配的结果,这些请求类型很多,千奇百怪,要处理好并不简单。基本的结构猜测可能是分析用户的输入(已经通过语音转化),根据输入类型,分别用合适的技术(合适的技术后台)进行处理。这些合适的后台技术包括,①以Google 为代表的网页搜寻技术;②以Wolfram Alpha为代表的知识搜寻技术(或者知识计算技术);③以Wikipedia 为代表的知识库(和 Wolfram Alpha 不同的是,这些知识来自人类的手工编辑)技术(包括其他百科,如**百科等);④以Yelp 为代表的问答以及推荐技术。 Siri功能介绍 网页搜寻 大家天天用的Google就是这个技术的代表,而国内则以百度为代表。 知识计算 (搜寻)技术(Computational Knowledge) 这个技术的代表是WolframAlpha。 不同于搜寻网际网路信息,Wolfram|Alpha将从公众的(包括公开的网页等)和获得授权的中,发掘、建立起一个异常庞大的经过组织的资料库,再利用高级的自然语言算法进行处理,最终构造出一个类似于谷歌搜寻的工具。 和网页搜寻技术不同的是,在这个系统中,得到的答案结构化程度很高,比如搜寻China,能得到和中国相关的各种参数以及资料,并以接近表格的方式呈现。Wolfram|Alpha也能理解部分自然语言,比如输出How old are you,其会回答Wolfram|Alpha的年龄。想测试这项技术的请移步Wolfram|Alpha。 这个技术国内做的应该有,但还没有产品,也许百度的框计算算是半个。所以机会大大的有。 知识库技术 相比于网页搜寻技术,基本以一个词条或者主题为单位,因此得到的数据价值高,知识量大,并且结构化程度好。相比于知识计算技术,这些技术需要人的参与,这有利也有弊,利就是,毕竟暂时人比机器聪明,编辑出来的知识更丰富,准确;弊就是,人力有限,即使像维基那样,发动社区的力量,也不能产生足够的知识,而知识计算,理论上,只需要算法够,是可以产生“无限”的知识的。 问答推荐技术 其实这不能称为一个技术,应该属于知识库的技术。不同的是,这个技术针对的是一些生活信息,这些信息的地域化程度很高,典型代表为Yelp。由于这东西比较简单,就不仔细介绍了。 语言模型技术 这是如何提升Siri识别企业和餐厅等本地兴趣点名称的方法,融合了用户所在地的知识,也就是所谓的Geo-LM,借此提升Siri的语音识别能力。这些模型让Siri可以更好地评估用户的发音内容。 软体套用 在iPhone 4S的苹果发布会中苹果称 Siri Voice Assistant 将会成为 iOS 的一部分。Siri 原是一个第三方套用,是苹果花费2亿美元购买所得的。虽然在收购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仍能在 App Store 上看到这一套用的身影,不过它将近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更新。而直到今天苹果在发布会上介绍Siri这一功能后,Siri 这一套用才正式下架。 原Siri套用界面(现已下架) 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是,Siri 下架是精心安排的:Siri 在苹果大会上第一次被提及的时候,这一套用还能在 App Store 上轻松的找到。但在大会结束后,这一套用就再也找不着了。看起来Siri这一套用是在大会结束的同时下架的。 为什么要下架呢?这是可能是因为苹果担心第三方套用若能够实现 iPhone 4S 的功能的话,会影响现有的 iPhone 用户购买新 iPhone 的欲望,从而影响销量。 Siri 支持英文、法文和德文的语音识别,其中英文部分只支持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口音,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英语口音在识别上还存在困难。 此外,被苹果定义为仍处在“测试阶段”的 Siri 支持在美国进行地图和本地搜寻,不过苹果的 Siri FAQ 页面也承诺,相关功能在2012年将拓展到其他国家。 苹果公司搭载在 iOS6 上的 Siri,新的 Siri 支持语言包括日语、义大利语、中国汉语、台湾、香港等地区语言,你可以用 Siri 查看当前的球赛信息,足球,篮球,排球等。包括和球员信息等;用它搜寻最新的**资讯,和附近的**院;Siri 甚至可以帮你寻找餐馆美食,价格,位置,甚至有评星功能。 台北时间2012年9月20日凌晨,苹果在iPod、iPhone和iPad设备上正式放出iOS6作业系统更新。据更新信息显示,该升级包将有超过200项新功能,其中内置了全新的苹果地图。在此次更新中,Siri也将支持中文。 2013年6月10日,苹果在iPod、iPhone和iPad设备上正式放出iOS7作业系统更新。其中在Siri方面去除了“测试版”字样。 十一功用 1.Siri 变身闹钟 这应该是用户最容易想到的Siri的“正经”用法了。按住“Home”键,告诉Siri,“早上7点15的时候叫醒我”;想打会儿小盹,就说“40分钟后叫醒我”。只要准确地报上时间,Siri将是最好用的闹钟。 2.用 Siri 寻找咖啡厅 喝咖啡是很多上班族的习惯,一杯咖啡能够迅速地将人调整成工作状态。出门在外的时候,想找个咖啡厅?利用Siri就可以搞定这一切。告诉 Siri,寻找离当前位置最近的咖啡厅即可。如果你没有附加更多的要求,Siri将反馈给还算不错的答案,很可能是告诉你最近的星巴克在哪。如果星巴克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还是用更专业的套用Help吧,它会给你更详细的答案。 3.想去哪,Siri 告诉你 查找出行路线的过程中往往要输入不少文字。想省事的话,还是用Siri完成这一切吧。报上要去的地点,Siri会调用 Google 地图来寻找出行路线的方案。从测试过的这种用法的用户的反馈上看,Siri还没有出过什么差错,就像GPS那样好使。2016年9月14日,苹果iOS 10正式版问世,易到是目前iOS10中首个支持Siri语音叫车的软体。Siri可以直接启动易到,并帮用户完成订车。 4.用 Siri 播放随机音乐 如果你厌倦了固定顺序的音乐播放列表,可以试着用Siri播放随机音乐。首先,你需要将喜欢的音乐导入到一个名为“最爱”的播放列表中。开始听音乐的时候,告诉Siri”放皇后乐队的歌曲”。紧接着,Siri就会在“最爱”列表中匹配皇后乐队的歌曲并将其播放。这样就实现了随机播放音乐的功能。 5.传送简讯,Siri 代劳 还在边走路边发简讯?行路不安全不说,发简讯还费劲,以后用Siri代劳吧。走路的时候,将iPhone放在耳边,告诉Siri“用简讯告诉她,我将晚点到家”。不用匆忙,告诉Siri你想表达的内容,即可轻轻松松地传送简讯。 6.天气预报,Siri 知道 这也是Siri十分擅长的一项功能。关于气象信息的问题,Siri都能正确理解。想要知道明天的天气怎样,问问Siri就知道了。 7.用Siri提醒日程安排 既然能把Siri当闹钟用,你当然可以用它来提醒日程安排。很多人都有使用Google日历的习惯,用Google日历安排自己的各项日程。生活中的一些需要提醒的小事,完全没有必要一项项地加到Google日历中去,用Siri就可以搞定这个问题。比如说,“十点钟的时候,提醒我去刷牙”。 8.用 Siri 提醒地点 Siri 提醒地点的功能还不是很完善。除了“家”或“上班处”,Siri 对于一些位置称呼的理解能力不佳。但是,Siri 对“这里”的理解十分准确,即当前的GPS坐标位置。所以你可以这样用 Siri 的提醒功能,途经一家不错的小店时,可以将它的位置标记为“这里”并设定好提醒,以便日后有时间时再次光顾。 9.Siri 为你答疑解惑 珠穆朗玛峰多高?美国的GDP是多少?回答不上来的话,无需 Google,张嘴问问 Siri 吧。Siri 本身是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的,它会从“知识问答引擎”Wolfram Alpha中寻找答案。所有的回答都会以自然语言的形式呈现。这也是 Siri 被认为将对 Google 重要威胁的原因。当然,Siri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肯定不能取代Google,但对 Google 的威胁将是长远的。当 Siri 足够智慧型的时候,人们用它取代 Google 并不是没有可能。 10.用 Siri 传送微博(支持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不过在使用 Siri 发微博前,还得做一些必要的设定。 11.用 Siri来订**票。(美国) iOS 9 中的 Siri 拥有新外观、新声音和新功能。它的界面经过重新设计,以淡入视图浮现于任意萤幕画面的最上层。Siri 回答问题的速度更快,还能查询更多信息源,如。它可以承担更多任务,如回电话、播放语音邮件、调节萤幕亮度,以及更多 专利侵权 2012年7月3日,上海某法院确认,已经收到上海智臻网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智臻网路”)的诉状,被告正是苹果电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和美国的苹果公司。 智臻网路认为苹果公司iPhone 4S中的Siri侵犯了其发明专利权。本报记者通过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检索看到,这个名为“一种聊天机器人系统”的专利,申请日为2004年8月13日,公告日为2006年2月15日。 在该专利的公开说明中,注明专利权人为上海赢思软体技术有限公司和袁辉,后者也是智臻网路的法定代表人。他们都与一个使用MSN工具的人熟悉的套用“小i机器人”有关,在该公司网站上,袁辉被称为“中国网路机器人之父”、小i机器人董事长。此外,小i机器人的产品合作商,还包括联想智慧型电视、中国移动、京东商城及上海人力和社会保障局等公司、部门。 流量需求 苹果的iPhone 4S, iPhone 5,ipad3,ipad4,ipad mini1,ipod touch 5都带有一个智慧型的语音助手 Siri。已经能够完成类似网页搜寻、接打电话、设定提醒、传送简讯和邮件等任务。 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 Siri 需要网路才能工作。Siri 接收到用户的命令之后会把语音传给苹果的伺服器,经过处理后伺服器将结果传回用户的手机,Siri 便会给出相应的回答或执行相应的动作。但是有些任务压根用不着网路连线(建立一个提醒事项),要是网路连线状况不好甚至没有 Wi-Fi时就很让人头痛了。更进一步考虑,有些用户认为使用 Siri 还有个更大的弊端:如果你敞开用,月底数据流量费用可能会让你吓一跳。流量费用并不便宜,这个问题确实会越来越突出。不过,Siri 消耗的流量是否真的会“吓你一跳”呢? 在进行 11 种不同的测试时仔细观察了数据量,分别有本地设备上的任务和需要上网查询的任务。我们还进行了 4 次听写测试。当然了,每位用户具体的流量数值是完全基于如何使用 Siri 以及使用频度的。以下是的测试结果。 执行任务 我们执行了 6 项应该属于本地的任务。其中包括:“设定一个 3 小时候之后的闹钟,”“设定一个周五下午 2 点的约见,”(之后让 Siri 取消了这项任务)“我到家后提醒我总结开支报告,”以及“Ars Technica 的联系人信息是什么?” 这些任务执行后的数据流量是 220 KB,平均每个任务消耗 36.7 KB。实际上,流量最低的任务用掉了 18 KB,最多的 60 KB。我们认为这和执行任务所用的句子复杂程度以及何种语言有关。 另外五个任务是需要上网查询的,有些可以直接从 Wolfram Alpha 获取结果,有些会提示我们是否要用我们告诉 Siri 的关键字在浏览器进行搜寻。比如我们问了“一个松饼里有多少卡路里?”“Kevin Bacon 一共演了多少部**?”(这一条要进行 Google 搜寻,我们说了 yes)以及“Lady Gaga 的真实姓名是什么?”等问题。 这五个任务的数据流量消耗是 473.5 KB,平均每个任务 94.72 KB。具体流量从 23 KB 到 187 KB 不等,这随问题本身的情况而定。 统计一下,我们的这 11 个任务总共用掉 693.6 KB 数据流量,平均每个任务 63 KB。从上文你可以看到,本地的 Siri 任务消耗的流量明显更少,这是符合逻辑的。 除了这 11 个任务之外,我们还用 Siri 进行了 4 次听写:两个简短的电子邮件(一封有 15 词,另一封大概 40 词),和两条简讯(每条大约 6-10 个词)。简讯听写用掉的流量分别为 12 KB 和 18 KB,平均每条 15 KB。电子邮件的分别为 36 KB 和 109 KB,平均每条 72.5 KB。很明显,讯息长度越长,所耗流量就越多,这完全取决于你的措辞。 结果 如果你使用iPhone4S,通过手机数据流量(比如 3G 网路)让 Siri 每天都执行一遍这 11 项任务,那么 30 天后消耗的流量大约为 20 MB。但每个用户肯定会问不同的问题,并且使用频度也会大不一样。 根据调查(包括身边的同事、以及在 Twitter上开展的调查),大概可以把不同用户的使用频度分为三类:每天 1-3 次的,每天 4-6 次的,和每天 10-15 次的。也有用户说自己每天使用的次数超过 20 次,但这种情况是极少数的。从我个人角度来讲,看到这么大的数字颇有些惊讶,我自己每天使用的次数不过 2-3 次,不过我的同事 Ken Fisher 说他每天会使用大约 15 次。 这些数字实在不容易看出什么。而且我们之前说过,你的用量完全取决于你的措辞、你要求执行的任务种类以及你的使用频度。这些统计数字就仅作参考吧,它们只能显示出一个大致范围。 如果你每天使用 2-3 次 Siri,每次用掉 63 KB 流量,那么每天的用量将达到 126 KB 到 189 KB,所以每月流量消耗为 3.7 MB 到 5.5 MB。对于每天使用 4-6 次的用户来说,每天的流量会达到 252 KB 到 378 KB,每个月要用掉 7.4 MB 到 11 MB 左右。如果你一天使用 10-15 次,每天的流量将是 630 KB 到 945 KB,每个月要消耗 18.5 MB 到 27.7 MB 的数据流量。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你的数据流量套餐是否够用?大陆的 iPhone 手机上网主要包括联通的 3G 网路、移动的 GPRS 或 EDGE 网路。联通的 3G 数据流量从每月 40 MB 起,分许多不同的套餐档位,移动的也类似。具体套餐选择和搭配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而定。不过目前来看,即使每天使用 15 次 Siri,流量也不会超过最小套餐的限度。 正如我们一再强调的,由于使用频度的不同等几大主要因素,每个用户所产生的实际流量也不尽相同。这些数值就是我们测试的结果,可以作为自己选定数据套餐时的参考。 苹果针对Verizon版本的iPhone 5发布了运营商升级包,以解决出现的无线问题。 涉黄争议 问题曝光 2012年10月,有网友称苹果iPhone手机的语音对话软体Siri可以提供“三陪”场所信息,这一说法引发舆论热议。调查发现,苹果提供的部分场所确有“涉黄”嫌疑。苹果公司回应称,Siri不能进行关键字禁止设定,但专家指出,苹果具有对敏感词进行特殊处理的设计,只是并未将上述内容列入禁止名单。 处理 到2012年10月28日,Siri不会再搜寻“”的场所了!苹果公司客服人员表示,已经将“三陪”信息列入禁止范围。 Siri不再提供“三陪”场所的信息。对此,苹果公司客服人员称,根据用户的反映,也将“三陪”信息列入禁止范围;禁止范围除“三陪”等涉黄信息外,还包括涉及暴力等违反中国法律的信息。 监管盲点 考虑到这种信息为 *** 易提供便利,可能会危害社会秩序。而且,由于用户众多,潜在危害面也较大,苹果公司必须及时做出纠正,且职能部门可以出面进行监管。 根据现有法律,网际网路信息服务提供商不得登载和传播*秽、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禁止的不良信息内容。但是Siri提供“三陪”场所信息,并不像*秽和等直接对未成年人身心造成伤害,因此够不上违法。 然而,根据《网际网路站禁止传播*秽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网际网路信息服务提供商不得开设或变相开设为不道德性行为和 *** 易提供便利的频道或专栏。若违反该自律规范的,应及时纠正违规行为;经劝说、警告无效的,中国网际网路协会网际网路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有义务向 *** 有关部门建议,取消其提供相关信息服务的资质。 监管部门可要求苹果公司对已销售和将要销售的手机产品统一“打补丁”,禁止潜在的危害社会秩序的内容。 如果Siri提到的场所不是涉黄场所,苹果公司也可能要冒被这些场所民事诉讼、索赔的风险。